杂技剧《梦回中山国》今晚首演,有文物、有历史、还有“减肥鞋”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8-11-09   

    用杂技再现神秘中山古国的悲壮历史,讲好河北的中国故事;用杂技展示文物,让文物活起来……今晚7:30,大型杂技历史剧《梦回中山国》,将在河北省杂技团演艺有限公司(简称省杂技团)的天缘剧场上演。
    《梦回中山国》时长约80分钟,融杂技、历史、文物为一体,还借鉴了视频加纱幕投影等科技手段,是省杂技团建团以来的创举,在全国范围内也不多见。该剧获得了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11月10日、11日晚7:30还将分别演出一场。

    初衷:用艺术的形式把中山国带到观众面前
    中山国是春秋战国时期兴起于今石家庄、保定一带的古国,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和光辉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末中山王墓被发掘,这个存世200多年、在历史典籍中若隐若现的神秘古国渐渐广为人知。今年两度在央视播出的文化纪录片《中山国记忆》,更是让人们意识到,河北不只燕赵,还有中山。
    只有深刻地了解家乡的优秀文化,全面盘点中山国的人文精神和历史文脉,生于燕赵之间的我们才能找到灵魂安放的地方。省杂技团创排《梦回中山国》就是出于这个目的。该剧以文物展示、历史风貌再现为主题,为此,该剧总导演胡雅莉专门去省博参观中山文物,多次向研究中山文化的专家征求意见。
    胡雅莉告诉记者,以前她不了解中山文化,接触了以后触动特别大。“原来石家庄有这么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我们很多人还不知道。创排这部剧,也是希望用艺术的形式把中山国带到观众面前,让大众对中山文化有初步的了解。”
    故事:演绎的内容再现“悲歌慷慨”的精神
    历史上,中山国生于患难之中,几度为强国占领又复生,其不屈不挠、顽强自立的精神世所少见。《梦回中山国》着重再现了这种精神,整部剧以《战国策》中记载的“阴姬、江姬争为后”的故事为原型,选取了中山王厝、阴姬、江姬、司马喜和赵国使臣几个人物角色,设置了序幕、狩猎、宫宴、大婚、战争、尾声六个分章。
    公元前328年,年轻的厝继位。一次偶然的狩猎,中山王厝邂逅了美丽的阴姬。随厝回宫的阴姬令江姬感到威胁,二人在宴请赵国使臣的大殿上各展绝技,阴姬跕屣而舞,赵使为之惊艳,心生不轨。

    ■厝与阴姬相遇,排练照片
    厝在江山美人之间纠结,终不愿遣一妇人以求苟安,决意立阴姬为后。被拒绝的赵国恼羞成怒,兴兵攻打中山。激烈交战,中山国勇士吾丘鸠身穿铁甲,手持铁杖,神勇无敌。阴姬与中山国女子亦冲锋陷阵,战事惨烈,阴姬玉殒……
    “田营月隐,中军帐外胡笳声声。角楼钟鼓已黯,大军早围城。横槊饮酒,半壶悲歌人欲醉,还是慷慨旧风……”最后,当慷慨悲壮的歌声响起,早已淹没在历史烟云中的中山国,精神却在2000多年后的舞台上重生。

    ■演员排练最后悲壮的一幕
    历史上,有很多以女人的牺牲换取短暂和平的事例,不管是哀叹她们红颜薄命,还是赞赏“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终究还是窝囊。中山王厝的这个故事虽然只是演义,但本质上符合“雄强悲烈、悲歌慷慨”的中山精神。河北省中山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作家程雪莉曾说,“悲歌慷慨”这个词首出中山国。《史记·货殖列传》中描述中山风俗:中山地薄人众,有大量商纣王朝的“殷地余民”,丈夫“好气任侠,相聚游戏,悲歌慷慨”。
    文物:四龙四凤方案、虎噬鹿屏风座都“活”了
    中山文化是“新奇厚丰”的战国奇葩,文字、绘画、乐舞、酿酒,以及陶器、青铜器甚至玻璃器皿的制作都独步时代。《梦回中山国》除了讲述一个悲壮感人的故事,还在剧情中融入了狩猎、宴饮、歌舞、献酒等情节,展示了璀璨的中山文化。同时,该剧还利用道具、投影、杂技本身,再现了中山国文物。

    ■道具中幡装饰了山字形礼器,排练照片
    “中山国是战国时期由白狄族鲜虞部建立的千乘之国,位于燕赵两国之间的太行山麓……”序幕中,伴随着雄浑的画外音,舞台前端的纱幕上投影了中山国的典型文物,比如山字形礼器、双翼神兽、十五连盏灯、四龙四凤方案、虎噬鹿屏风座等。
    接下来每一幕都有一件主题文物,体现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比如第三幕《大婚》中,江姬看到视频中中山王厝的背影,联想到自己失宠的处境,内心澎湃,百感交集。导演在这里安排了女子柔术表演,作为江姬躁动内心的外化。女孩们身穿跟四龙四凤方案统一的服装,在道具方案上做出各种技巧,仿若精灵一般。

    ■四龙四凤方案和柔术巧妙结合,图为排练照片
    第四幕《战争》中,虎噬鹿屏风座的图案被抽离出来,然后利用视频投影,在纱幕上演示了虎噬鹿的全过程。让人对战国乱世中,弱小国家在大国夹缝中求生存的危机与无奈感同身受,同时也为燕赵大地上兴亡代序、生生不息的人文精神感佩不已。
    利用杂技来表现文物,让文物活起来,这在全国也是首次。当初申报国家艺术基金的时候,杂技界的专家说:“杂技的历史剧可不好弄,你们胆儿够大的。”
杂技:柔术、中幡等十几种技巧和剧情巧妙融合
    《梦回中山国》借鉴融合了舞蹈、武术等姊妹艺术,但最根本的还是杂技。中幡、蹬伞、空竹、蹬鼓、皮条、肩上芭蕾、魔术、地圈、扛杆、飞杆、滚杯、柔术、重蹬技、耍花坛、晃梯顶技……十几种杂技技巧都巧妙地根据剧情发展一一展示。

    ■大变活人,排练
    这些都是省杂技团的拿手好戏,只不过为了服务剧情,有些节目相对完整,有些只穿插了几个动作。比如厝和阴姬大婚,献酒的环节中,就用到了耍花坛的技巧。而赵国大军压境时,选择了男子集体项目《地圈》,来表现中山国紧张备战的气氛和情境。
    胡雅莉告诉记者,杂技是炫技类艺术,用来讲故事挺难的,“杂技剧也不需要那么细致的戏剧表现,我们尽量在不破坏杂技技巧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戏剧的表演,但整体上还得根据杂技节目和现有演员来规划。”

    ■耍花坛,排练
    因为演员们擅长的节目不一样,在剧中你会看到好几个中山王厝和阴姬。据省杂技团副团长魏银栓介绍,全剧演职人员算下来60多人,是省杂技团近年最大的一台戏,杂技团还向传媒学院借了8个人。
    亮点:利用“减肥半跟鞋”还原2000多年前跕屣舞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中山国)女子则鼓鸣瑟,跕屣,游媚富贵,入后宫,跕诸侯。”可知中山国当时音乐与舞蹈举世闻名,具有独特的风格特色。但跕屣到底是什么动作,没有具体的形象和介绍。《梦回中山国》中,有阴姬随大王回宫,跕屣而舞的情节,通过想象试图还原已经消失了2000多年的轻盈舞步。
    胡雅莉介绍,从字面意思上看,跕屣是女人们穿着无根的小鞋,踮着脚尖轻轻走路的舞步。创作这个剧的时候,就把跕屣作为一个重点,设想了很多技巧,但因为时间太紧张,有些没能实现,最后只选择了蹬鼓和肩上芭蕾两种杂技技巧来体现。

    ■紧张排练中
    演员们穿的鞋也是几经周折,胡雅莉先想到了戏曲演员的跷功鞋,但一来不符合字义,二来缺乏中山特色,放弃了。后来,胡雅莉找到了一种减肥用的半跟鞋,专门联系了厂家改装了一番,穿上它只能踮着脚尖走路,非常轻盈婀娜,大家看演出的时候需要着重注意一下。
    同时,纱幕投影和LED大屏的运用,让舞台极具纵深感,很有视觉冲击力,这在省杂技团的演出中也是首次使用,相信也会给省会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观演感受。

    ■纱幕的运用让节目更具视觉冲击力,排练照片
    魏银栓告诉记者,排练时间太紧张,满打满算一个月,这些天来演员们经常排练到凌晨两三点,四点的时候也有。由于时间紧张,全剧肯定有不完善之处,首轮三场演出结束后,创作组会根据专家和观众的意见继续修改完善。
    ■文并摄/河北青年报记者张翠平
    ■编辑/张翠平
    源自:河北青年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