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音韵,民族的记忆——河北梆子《李保国》主创团队做客《梨园风》!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8-10-22   

    “那是谁的身影,脚步匆匆,他在太行山里走了一生……”伴随着河北梆子现代戏《李保国》慷慨激昂的主题曲,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从人们的记忆中走出,又回到了他所热爱的这片土地上。

    10月19日晚8时,来自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的百余名演员用精湛的表演,细腻地刻画并深情地再现了时代楷模李保国同志35年如一日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中的动人事迹。

    剧中,三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同台亮嗓,多位优秀中青年演员倾力加盟,强大的演员阵容、感人的故事情节,让现场观众在欣赏戏曲艺术的同时,接受了一份振奋人心的精神馈礼。

    一场震撼人心的演出,一份慨当以慷的赞颂,一段难以割舍的深情,为2018年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画上完满的句号。
    河北梆子现代戏《李保国》由著名编剧孙德民担任编剧,中国导演协会会长黄在敏担任艺术总监,河南省曲剧团一级导演李杰任执行导演。这部戏汇聚了3位戏剧梅花奖得主,分别是剧中饰演李保国的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邱瑞德,饰演李保国妻子郭素萍的国家一级演员、“二度梅”获得者许荷英,以及饰演老奶奶的“梅花奖”得主吴桂云。

    今天,河北农民广播《梨园风》栏目组将河北梆子《李保国》主创团队请进直播间与听众朋友们共同分享这部戏的创作历程与心得感悟。

    访谈中,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院长赵涛表示:“河北梆子《李保国》从2017年1月18日首演到现在,已经巡演了近160场,我们不仅沿着李保国教授生前的足迹穿行在太行山深处为老百姓奏响旋律,还曾多次进京演出,并远至哈尔滨,在辽阔的东北大地唱响家乡戏,将李保国同志的精神传播到祖国各地,每次演出都受到当地人民的欢迎及肯定。”同时,赵院长提到“非常感谢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这个平台,让我们经历了一次新的历练。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对这部戏进行打磨和提升,争取在今年第十一届河北省戏剧节上以一个新的面貌展现。”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许荷英表示:“‘李保国精神’时时刻刻都在激励着我,每一次深情地投入,都是一次奋进的心灵之旅。传承“李保国精神”,弘扬时代主旋律,全心全意服务人民、服务大众,用实际行动传承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为河北梆子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很荣幸能在本次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闭幕式上为观众奉上演出。”邱瑞德深情地说,“这台戏迄今为止已经在全国巡演近160场,每场演出都是一次精神洗礼,也是一次新的升华。其中不仅凝聚着时代的精神,也饱含着人民怀念李教授的深情。我们要把这部戏唱遍大江南北,把李保国精神传播出去、传承下来。担子很重,但我们责无旁贷。”
    剧中,由庞立民饰演的岗底村村支书杨茂林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样一位朴实果敢、重情重义而又敢为人先的形象,展示了李保国教授行进在太行山深处的坚定足迹,又让人们感受到对李保国教授那份根植泥土的深情与厚谊。

    庞利民说道:“我们几位演员都曾多次和原型人物进行过深入的了解和详谈,从他们的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那份对于李教授真挚的深情,并没有掺杂半点虚假。更让我们相信,现实中真的有李教授这样品德高尚、毫无私心的大好人,让我们的表演有了更加真实的依据。”
    李保国教授带领太行山的老百姓共同致富,不仅仅要克服自然的险阻,更要解决人为的阻碍,直面百姓的质疑,疏解人们的忧虑,才能达到脱贫的目的。

    《李保国》剧中的杨来福,是一位插科打诨、满口“金句”且略带诙谐色彩的人物,他的出现不仅从侧面衬托出李教授一心为民、毫无私心、毫无保留、倾囊相授的高贵品质,更让大家感受到原来人们追求“蜕变”和“成长”的信心,无论何时都可以被重新拾起。剧中饰演杨来福的牛文清意味深长的讲到:“其实,我饰演的这位人物,在实现时中受到李教授的帮助最多,因为他看到了知识的可贵,也感受到了李教授的一片真情。”

    一个一心一意为民干实事谋福利创造出非凡业绩的李保国,一个一尘不染保持共产党人高洁本色的李保国,在太行山,在百姓心底,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河北梆子《李保国》的生动演绎,也将会成为人民心中永远的记忆。
    源自:梨园乡韵  梨园乡韵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