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演艺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度履行社会责任情况报告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25-01-06
2024年,集团党委、董事会在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通过持续深化改革、深耕演艺主业、推动多元发展、加强人才培养,各项工作持续向好发展。
一、繁荣艺术创作生产
集团党委认真学习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努力践行“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新创作了民族管弦乐《燕赵长歌》《大合丝路》、音乐剧《青春》、杂技剧《恰同学少年》、话剧《大漠日记》、儿童剧《柳林风声》、沉浸式交响音画《荷花淀—随想》等10部舞台艺术作品,复排了民族管弦乐《雄安》等38部经典保留剧目,对话剧《成兆才》等4部作品进行了打磨提升。积极推动河北地方特色传统艺术传承发展,杂技节目《太极·坛韵》荣获第十二届全国杂技展演优秀节目及第十四届河北省文艺振兴奖并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度“中国杂技艺术创新工程”重点扶持作品,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携民族管弦乐《雄安》参加第二届全国民族器乐展演并再次获得全国“优秀民族乐团”称号,魔术节目《伞语》获得第十二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魔术·滑稽比赛魔术节目奖。
二、推动演出多元发展
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使命,积极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走入基层,组织开展了“同筑乡村振兴梦 绘就美丽幸福图”“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双争有我 文明实践 志愿同行”“跟着演艺游河北”等系列主题惠民演出活动,足迹遍布全省200多个乡村。积极开拓旅游演出市场,省歌舞剧院参与了新疆喀什古城大型沉浸演艺主题剧目《喀什之心》演出和河北丰宁中国马镇草原民族剧《舞马传奇》及舞马秀演出,省杂技团在浙江湖州龙之梦乐园开展大马戏《魔镜之旅》演出。各院团利用戏曲、杂技、儿童剧等优势资源,积极开展驻场演出和线上直播、展演活动,全年完成演出1108场。此外,为配合我省外宣和文旅推广工作,先后赴老挝、保加利亚、阿联酋参加文化交流活动,传递河北声音,讲好河北故事。
三、丰富文化产业链条
认真落实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要求,与北京演艺集团、天津北方演艺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推动京津冀地区文化艺术和文化产业交流合作。与业内头部企业合作,借助优势平台提升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其中省歌舞剧院与东方演艺集团联手在深圳、珠海、武汉等地开展了原创音乐剧《星辰》巡演,省河北梆子剧院与天津麒麟剧社在省会开展戏曲专场演出,组织京津冀戏曲名家专场演出等均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积极参与省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为河北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提供记录制作服务。利用三维测量技术优势,参与了河北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数字化项目和孝陵、孝东陵文物建筑数字信息采集项目。此外,还组织举办了“非遗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映像·雄安——摄影艺术展”等文化推广活动。
四、强化骨干人才培育
组织艺术骨干、院团管理干部80余人参加国家艺术基金表演人才、舞台艺术创作人才培训,以及河北省2024年小戏小品曲艺创作人才研修班等专业培训,通过观摩学习、学术交流、专题研讨、项目合作等方式吸取先进经验,拓宽人才视野,强化专业素质。组织中层以上干部100余人次参加了中国干部网络学院、河北干部网络学院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国企改革案例学习”等网络专栏课程,进一步提升政治理论素养和决策管理能力。与河北艺术职业学院等院校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培养艺术学员40余名,充实后备人才队伍。
一、繁荣艺术创作生产
集团党委认真学习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努力践行“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新创作了民族管弦乐《燕赵长歌》《大合丝路》、音乐剧《青春》、杂技剧《恰同学少年》、话剧《大漠日记》、儿童剧《柳林风声》、沉浸式交响音画《荷花淀—随想》等10部舞台艺术作品,复排了民族管弦乐《雄安》等38部经典保留剧目,对话剧《成兆才》等4部作品进行了打磨提升。积极推动河北地方特色传统艺术传承发展,杂技节目《太极·坛韵》荣获第十二届全国杂技展演优秀节目及第十四届河北省文艺振兴奖并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度“中国杂技艺术创新工程”重点扶持作品,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携民族管弦乐《雄安》参加第二届全国民族器乐展演并再次获得全国“优秀民族乐团”称号,魔术节目《伞语》获得第十二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魔术·滑稽比赛魔术节目奖。
二、推动演出多元发展
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使命,积极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走入基层,组织开展了“同筑乡村振兴梦 绘就美丽幸福图”“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双争有我 文明实践 志愿同行”“跟着演艺游河北”等系列主题惠民演出活动,足迹遍布全省200多个乡村。积极开拓旅游演出市场,省歌舞剧院参与了新疆喀什古城大型沉浸演艺主题剧目《喀什之心》演出和河北丰宁中国马镇草原民族剧《舞马传奇》及舞马秀演出,省杂技团在浙江湖州龙之梦乐园开展大马戏《魔镜之旅》演出。各院团利用戏曲、杂技、儿童剧等优势资源,积极开展驻场演出和线上直播、展演活动,全年完成演出1108场。此外,为配合我省外宣和文旅推广工作,先后赴老挝、保加利亚、阿联酋参加文化交流活动,传递河北声音,讲好河北故事。
三、丰富文化产业链条
认真落实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要求,与北京演艺集团、天津北方演艺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推动京津冀地区文化艺术和文化产业交流合作。与业内头部企业合作,借助优势平台提升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其中省歌舞剧院与东方演艺集团联手在深圳、珠海、武汉等地开展了原创音乐剧《星辰》巡演,省河北梆子剧院与天津麒麟剧社在省会开展戏曲专场演出,组织京津冀戏曲名家专场演出等均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积极参与省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为河北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提供记录制作服务。利用三维测量技术优势,参与了河北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数字化项目和孝陵、孝东陵文物建筑数字信息采集项目。此外,还组织举办了“非遗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映像·雄安——摄影艺术展”等文化推广活动。
四、强化骨干人才培育
组织艺术骨干、院团管理干部80余人参加国家艺术基金表演人才、舞台艺术创作人才培训,以及河北省2024年小戏小品曲艺创作人才研修班等专业培训,通过观摩学习、学术交流、专题研讨、项目合作等方式吸取先进经验,拓宽人才视野,强化专业素质。组织中层以上干部100余人次参加了中国干部网络学院、河北干部网络学院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国企改革案例学习”等网络专栏课程,进一步提升政治理论素养和决策管理能力。与河北艺术职业学院等院校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培养艺术学员40余名,充实后备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