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话《柳青》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8-10-15   

话剧《柳青》剧照


话剧《柳青》剧照


话剧《柳青》试演期间场场爆满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到柳青,号召作家、文艺工作者和党政干部都要学习柳青。柳青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家中的一个杰出代表,是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典范。西安演艺集团旗下的西安话剧院作为国有文艺院团,在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化厅、西安市委宣传部、曲江新区管委会和西安演艺集团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下,紧扣时代脉搏,创作了话剧《柳青》。金秋九月,《柳青》在西安市新城剧场首轮试演9场。试演期间,场场爆满,广受关注。这部话剧不仅是为了纪念著名作家柳青逝世40周年,更重要的是以话剧形式再次阐释出这位人民作家的文学创作精神与文学态度,生动而形象地揭示柳青在现实生活与文学创作两端的“剥离”与“寻找”。在话剧《柳青》的创作过程中,西安话剧院多次召开研讨会,无论是对剧本还是对剧目试演的整体效果,北京、陕西两地的业界专家都赞赏有加。

    吴义勤(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剧本写得非常好:一是通过话剧来阐释柳青对生活、对人民、对时代放歌的理想主义精神,还包括他扎根民间的现实主义精神,独立思考的现实情怀以及他坚实的人文立场,对文学的忠诚、对美的敬畏、对艺术的无限求索。二是通过具体的情节、故事、冲突呈现出一个个立体的、丰富的、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剧情设计紧凑,构思也很巧妙,把柳青的艺术形象立起来了。同时,剧中的农民形象鲜活生动、可圈可点,剧作家在剧本结构、塑造人物上功力了得。

    汪守德(原总政艺术局局长):西安话剧院又创作了一部好剧,令人振奋。这部剧最聪明的地方就是把柳青与他的作品结合在一起,在文本上就非常好看,而且导演傅勇凡在舞台上完整呈现出剧本想要表达的内涵,尾声的处理充满正能量。观众反应强烈,现场掌声不断。该剧还要不断打磨,让剧目深入人心、走向全国。

    薛若琳(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戏写得很饱满,人物也很鲜明。从中我们看到柳青身段不断向下,体现了他对事业的执着,对写作长篇小说《创业史》充满着理想。柳青的思想品质和做人的气节,恰恰是当前一些作家、艺术家在文艺创作中所缺少的。这部戏在当前有特别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告诉我们作家应该怎么对待生活、对待人民、对待事业。柳青在重压之下,对党满怀忠诚,他的精神很可贵。这是一部优秀话剧。

    刘玉琴(《人民日报》文艺部原主任):这部剧里的人物语言、动作,展现的风情、民俗,都能显示出编剧深厚的生活积累,把柳青的精神、形象塑造出来了。一个时代如果没有站在精神高位的人,没有拥有崇高追求的人,没有舍得放弃、超越于世俗生活,而且能够重新构建生活的人,那么这个时代将缺少思想高度,缺少生活温度,并缺少精神世界的光芒。编剧写柳青的时候,没有任意拔高。人物命运随着时代的波折而发生变化,他写出了柳青是有高度自觉的人,譬如党员的责任,作家的良知、正气和正直,肯于吃苦,把百姓放在心里,遇到困难不低头,是个大写的人,是个有灵魂的人。剧本成熟,简洁干净,作为一部爱国文学来说也很可读。

    郭运德(中国文联副主席):这是一个非常紧迫的、具有时代意义的好选题,也是一个难啃的硬骨头,敢碰这个难题还是需要有气魄的,编剧唐栋完成得比较好。柳青当年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要想写作,必须生活”。唐栋比较真实地再现了那一段生活,写得精彩,场景也漂亮。特别是唐栋熟悉陕西生活,捏码子这些细节有趣,符合社会生活,也很好看。中间有快板王的穿插,使得平实生活有戏剧色彩,非常成功。

    王文章(原文化部副部长):由剧作家唐栋来写柳青这样一个超越世俗的、非同一般的、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少见的作家很恰当,他写得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唐栋写《柳青》是线性结构,这是一个最优结构。唐栋通过运用细节把柳青形象写得很丰富、真实。在一些关键环节,都有自己很坚定、鲜明、发自内心的信念在支撑。这个剧本有很好的基础,可以说具有冲击人心的强烈震慑力,对现实也很有启示意义。

    连辑(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这个剧本基础非常好。这么难的选题,这么熟悉的人物,这么有争议的一段历史,怎么融合在话剧舞台上,这个本子做出很大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剧本对柳青的塑造是饱满的,可以看到柳青革命理想主义精神、民本思想的表达。而且本剧还有一定的时代批判性。看完演出之后,更能感受到剧目主题思想的崇高,剧本文学力量的深厚。舞台上人物塑造精确,舞台艺术表现力、感染力俱佳,开场和尾声令人回味。

    欧阳逸冰(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原院长):剧本非常好!一、这是我们话剧界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件,不久的将来将会证明,话剧界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不仅是把柳青这个人民的知心朋友、真正的共产党人、真正的作家进行真诚的礼赞,也是对“五四”以来,特别是延安文艺座谈会以来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现实主义传统,做了一个礼赞!写的何止是柳青,柳青所做的一切,他之前的人做过,比如赵树理、孙犁、马烽,他之后的人也在继续做,他用自己的行为和作品影响着后人。陕西出现了了不起的陈忠实和路遥,这是一脉相承的,歌颂柳青就是歌颂中国革命现实主义的传统。这岂止是话剧界的大事,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界的大事。二、这是一部教科书,告诉业内作者们,文学与生活、作家与人民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话剧《柳青》作为教科书告诉大家创作的五大原则:走近生活、深入生活、干预生活、建设生活和坚守生活。三、作者唐栋是陕西人,他写起来非常合适,台词写得非常好。

    宋宝珍(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这是个有优秀潜质的好剧本。整部戏遵循了社会主义现实题材的创作原则,不去追求情节的离奇和矛盾冲突的积淀,追求的是丰富和深邃。话剧《柳青》塑造了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合理、生动幽默、富有关中风情,写出了柳青对农村生活“身入”“心入”“魂入”的一系列过程。编剧并不回避生活中的矛盾和烦恼,柳青的“杠头”脾气、朴实人生、坦荡襟怀、精神风范、人格魅力、文学追求、生命壮举一一呈现,塑造了一个共产党人知识分子的典型。

    刘彦君(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原所长):剧本写出了柳青和农民群众共同生活的精彩片段,比如他的换装、退车、还枪、捐稿费、捏码子等,情节高低起伏,人物的命运随着时代的波折而发生变化,语言尤其值得称赞,特别生动鲜活。剧本里有很多方言土语,充满了泥土味道。另外,编剧很好,给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

    刘平(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看完演出以后,特别感动也特别激动。第一,这是一部激动人心的震撼剧作。艺术化地把生活体现在舞台上,刻画出一个又一个个性化的人物形象。第二,导演在舞台二度创作方面包括音乐、灯光、舞美等做得很好,是一个综合性的、整体的成功,让人真正在获得艺术审美享受的过程中对历史、对今天、对人物、对国家、对命运、对事业、对成功等方方面面都展开了不同程度的思考。演员的表演真是太精彩了,应该说是精湛的表演!第三,剧目体现出深刻的时代性、永久的当代性和与时俱进的现代意识。我们今天的创作都应该学习话剧《柳青》,与时代同步,与国家共命运、与人民同呼吸。

    马也(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第一,这是一个成熟作家写的比较成熟的作品,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作家熟练的现实主义写作技巧,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以及现实主义美学原则的首要要素——真实,都值得称赞。第二,人物写得扎实可爱,注重细节描写,可见作家功力。

    李法曾(著名表演艺术家):这是一部人物传记式的作品。这部戏要让文艺工作者、知识分子来看。我认为这是一部能够保留下来的戏。这个剧本的思想性、艺术性、价值取向,都是很好的。最值得说的是,这部戏里细节的珍贵如同金子一般。这是我目前看到的最好的话剧作品之一。

    周英(国家话剧院一级舞美设计):这部戏在文本上就给人一种画面感、韵律感,道具都仿佛和人物可以对话,让我震撼,很少见到这样的剧本。快板王的手法运用得很好。这部戏有精品的特质,会让几代人一直回味。

    武丹丹(《剧本》月刊副主编):第一,我认为这部作品是个大作品,非常有气象。第二,这个作品气质独特。第三,编剧对这部作品最大的加持首先在于文学的加持,写出一个作家眼中的作家,一个剧作家眼中的作家。剧本写出了作家的灵魂,他既是一个革命者,又是一个作家,而且是一个革命作家;写出了柳青对文学的忠诚,对事业的执着,对自己的自律。

    陈先义(《解放军报》文艺部原主任):这是一部从编剧、剧本,到导演、演员、舞美、音乐整体呈现都非常优秀的作品,是经过打磨后一定能达到当代话剧高峰境界的作品。所谓用心、用情、用功这三点,西安话剧院在呈现这部作品的时候已经做到了。唐栋写的《柳青》就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英雄,它回答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党和人民的关系、作家与人民的关系。第二,表现了一个作家怎么对待人民。第三,作为作家、艺术家要怎么深入生活。

    王树增(著名军旅作家):这部剧是成功的,至少表现在三点。第一,是现实主义戏剧的佳作。西安在现实主义戏剧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话剧《柳青》又是一部现实主义力作。第二,这部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那就是为老百姓谋福利。《柳青》紧紧抓住了这个核心,而这个核心也正是柳青本人信仰的核心。第三,舞台呈现符合剧本的特质和内涵,演员队伍很不错,向西安话剧院表示祝贺,西安话剧院的队伍具备这样忠于艺术、投身艺术的品质。这部剧是一部可以进入当代戏剧史的剧目。

    王瑛(《解放军文艺》主编):“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这就是话剧《柳青》的价值和意义,主创团队具有很强的责任感,身体力行践行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

    谢飞(著名导演):话剧《柳青》“复原”了那个时代。在柳青的小说里就有非常生动的农民语言,所以通过话剧这样一个以语言为表达方式的艺术种类去讲述这个故事非常适合。看完演出之后,能够充分感觉到话剧《柳青》的厚重,希望能在全国各地演出。

    王小康(陕西省文化厅原副厅长):看了演出以后,我非常感动,非常振奋!第一,我觉得这部话剧不是在高原里面,而是在高峰里面。这部作品写出了柳青崇高的精神、品质和他的创作思想,全方位塑造了一个可爱、可信的柳青形象。作品突出柳青精神,就是他和老百姓同呼吸、共命运,始终把老百姓放在心里,这是我们需要特别弘扬的精神。第二,剧目塑造了一群农民形象,活灵活现。语言精彩、高度凝练、富于哲理。剧中的金句,都是可以作为座右铭记在心里。总的来说,这是一部令人感动的、弘扬主旋律的、接地气的好作品。

    邢小利(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长):话剧《柳青》确实很好,无论是剧本还是演员的表演、人物形象的塑造,包括音乐、灯光等各个方面,都是比较成功的。第一,剧中把《创业史》这部小说和农村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结合起来,这种处理非常艺术。第二,非常有生活的真实性。值得祝贺!

    仵埂(西安音乐学院教授、舞蹈系党总支书记):这是非常优秀、非常精彩的一部作品,包括人物的塑造、语言、细节都可以说是精益求精,完整地再现了那个时代。通过对立要素衬托出柳青形象的伟大、体现出柳青精神的核心。观看演出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离场,大家都被这部剧吸引住了,反响特别好。

    贺林(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观众看完,他们的掌声、他们的泪水,足以证明了戏的成功。衷心希望话剧《柳青》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传世之作。

    雒社阳(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戏曲专业教授):看了演出以后,感觉到生活的质感扑面而来,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一下子就把我推回了那个时代。尤其是演员的表演非常精彩,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把关中农民的质朴一下就表现出来了。试演给我的感觉非常好。

    胡安忍(陕西省著名文艺评论家):看了话剧《柳青》的演出后,我很高兴,很激动,舞台呈现圆满,这部戏不仅对作家有启示意义,对于各行各业的人也有鼓舞作用。二度呈现忠于唐栋的原作剧本,并且更突出、更鲜明。作品所表达的,是柳青从知识分子演化为一个农民,柳青创作的过程是不断进化的过程, 是他思想境界得以持续提升的过程,更是他对现实生活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他的人格得到最后确立的过程,作品塑造了一个成长中的柳青。

    孙豹隐(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柳青》这个剧本的确是陕西的重要收获,是中国话剧舞台作品中一个了不起的收获!这个剧本写出了柳青身上最可贵、最伟大、最值得称颂的东西,就是深厚的人民情怀,就是与人民心连心。剧本整体文学水准非常高,艺术表达也非常好。

    霍秉全(著名编剧):我只能佩服唐栋,这样的题材我都不敢碰,因为太难了。唐栋勇敢,而且精彩地创作了这部剧,导演、演员、灯光、舞美、服装等共同努力,使这部剧成功立上了舞台,在表达柳青精神的同时也敲打着我们,体现了这部剧独有的价值——“不要忘记这段历史”。这部剧的水准相当高。

    孙见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作家协会理事):此剧还原了上世纪50年代初的社会生活。作家的柳青、书记的柳青、农民的柳青,三重角色的分离到化合,从身心的转换到灵魂的升华,奠定了《创业史》的精神基础,揭示出经典文学作品长久的启示意义:文学与生活、与时代的相依关系,作家立场与人民利益、艺术价值的正比关系。作品内涵相当丰富。

    陈彦(著名作家,陕西省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话剧《柳青》比我想象中要精彩得多!这个作品的创作难度非常大,从题材上来说就很难把握,但是由唐栋担任编剧,由西安话剧院这支劲旅来演出,效果很好。导演对重要情节的表现也很精彩。这部剧开场就非常生动,剧本文字上的寥寥几笔,舞台上运用特色语言拉动人物进入规定情境,一下子就点明了这个高级知识分子一步一步下沉的过程,解释了柳青为了创作《创业史》所做一切的必要性。演员的表演非常传神,无可挑剔。总体上我觉得话剧《柳青》是一部很成功的作品,到这个水准上真的太了不起了。

    党小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艺研中心艺术指导):话剧《柳青》总体已经很成熟,不管是剧本,还是导演的二度处理,还是演员的表演,都很成熟,也很流畅,没想到能到这个水平。剧目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但是全场600多名观众没有一个人离开,这靠的是剧目里柳青的人格魅力。

    齐雅丽(陕西省作协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习总书记曾多次提到柳青,弘扬柳青精神势在必行。西安话剧院文艺嗅觉敏锐,题材抓得精准,而且整个演出效果非常圆满。柳青在作家里是特别的、独一的,他是革命家和作家,党性和革命性的完美结合,这一点在剧里得到了很好的呈现。而且剧本的文学性非常高,语言精练,每一句台词都能打动观众的心。

    李星(陕西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话剧《柳青》是对柳青的现实生活和文学之路的生动展现,是对人民作家柳青的一次庄严致敬!它塑造的柳青形象,不仅对于一切作家或写作者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对于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和怎样做人也有着无比深刻的启示。这是一部为人民作家塑像立传的优秀作品。

    徐岳(《延河》原主编):这是一个很成功的话剧作品,为观众展现了一个活生生的人民作家柳青,让观众真切体会到一个伟大的作家和一部伟大的巨著是怎样炼成的。这部戏所塑造的柳青这一典型形象的现实意义是不可低估的。编剧把话剧《柳青》和长篇小说《创业史》有机地、精妙地联系在了一起。这部作品也阐释了柳青的内心世界:“幸福就是一辈子能做自己想做的事,然后把灵魂安放在最适当的位置。”

    肖云儒(著名文化学者):戏写得真好。写出了一位把自己的生命与作品粘连在一起的作家;写出了一位连血肉带筋骨与大地和人民生长在一起的作家;写出了一位永铭初心而不随风倒伏的、坚定成熟的革命者和深邃的思想者;写出了他在人生颠踬中内心的冲突和苦闷;写出了整整一个时代,一个曲折的、多难的时代,历史潮流沉沉缓缓在各种喧闹中向前流动的时代。这部话剧给我们留下来很多思考。剧作家紧紧地抓住了柳青这个形象独有的深度,导演和演员又努力将这种深度表现了出来,这部戏让我们回眸那段历史的同时,重新体味了那个时代所含纳的更深刻的东西。

    本版文字整理:任学武
    摄 影:薛 铂  王 雨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