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生活化,也要追求艺术性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8-10-12   
    本报驻山东记者  孙丛丛
    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发挥基层文艺院团创作演出的积极性,在山东省文化厅推动下,近年来,一批优秀山东小戏作品相继问世,凭借“以小见大”“以小见深”的独特魅力在群众中广受欢迎。日前,第三届山东小型戏剧新创作优秀作品展演在山东省滨州市举办,这既是对山东省小戏创作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也全方位呈现了当前山东小型戏剧的创演情况及剧目、人才的现状和问题。
    原创小戏引发观众共鸣
    女支书为带领群众“挪穷窝”搬到工棚居住数月,来探望的丈夫巧遇扶贫办领导,要求领导对自己进行“情感救助”……日照市艺术剧院创排的小戏《情感扶贫》,凭借巧妙的误会、风趣的语言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个故事源自本市真实的扶贫例子,但我们没有按正剧模式进行处理,而是加入了许多诙谐幽默的元素,以强化观赏性和艺术性。”日照市艺术剧院院长助理庄煜坦言,写群众身边的人和事最易引发观众共鸣,这也是小戏创作的显著优势。
    由滨州市博兴县扽腔剧团创排的扽腔小戏《罚镇长》,讲述新镇长上任治理农村“脏、乱、差”,却意外发现对抗管理、公然违规之人竟是自己的婆婆,由此引发了有关伦理和公平的讨论。“小戏虽小却能量大,要在规定场景内完成故事,并给予观众一定启示,创作难度不小。”该团团长周瑞介绍,立足剧种本体,聚焦新农村建设等当下热点,该团近年来相继推出了《好亲家》《廉政灶》等8部扽腔小戏,让小剧种走出乡野,走上了大舞台。
    山东省文化厅副巡视员刘敏表示,入选此次展演的15部剧目涉及吕剧、山东梆子、茂腔等8个剧种,均为现实题材创作,涉及精准扶贫、移风易俗、孝亲敬老等群众普遍关心的话题。“选取的虽是凡人小事,却从多个侧面折射了社会变迁和群众思想观念的变化,反映了剧作者的当下之思。”刘敏说。
    基层院团有了用武之地
    对一些基层院团来说,排演大戏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多受制约,而排演小戏则多了用武之地。
    参演作品《二蛋闹牛》是滨州市阳信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后创排的首部原创小戏,已多次深入乡村演出。“在推出原创剧目的同时,我们还整理恢复了《杀庙》《白虎帐》等东路梆子传统戏,既通过对老艺人的抢救性记录深挖了传统,又以新剧目、新形式吸引了当代观众。”该中心主任李双印介绍,目前中心以剧目创作整理和理论研究为两翼,使原本濒危的东路梆子逐步走出沉寂。
    渔鼓戏同样是近年来通过非遗保护重获新生的山东地方戏剧种。从2015年起,滨州市沾化区渔鼓戏剧团先后创作《墙角》《村里有个烂筐子》等小戏,并连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我们坚信,有作为就有地位。在继承传统、坚持创作的前提下,渔鼓戏进入良性传承,近年来,区里为剧团分配了占地2000平方米的办公楼,新增3个事业编制,大大激发了剧团的内生动力。”该团负责人王春贞说。
    在整体向好的同时,剧目创演过程中呈现的“人才荒”在一些基层剧团仍普遍存在。机制不活是困扰李双印的难题,“作为事业单位,中心在人员招聘上有一套标准,但这与戏曲演员的培养规律存在差异,解决不好就难以选拔出合格的后备人才。”他说。
    “磨合出一支由本土人员组成且相对成熟的小戏创作队伍,至少需要10年时间。”庄煜认为,小戏虽小,但编剧、导演、作曲等都不能少,且需要创作者熟悉剧种、体察生活。“要从全省层面搭建起小戏展演青年人才创作项目等平台,为基层人才培养提供教师、资金等支持。”庄煜说。
    作品艺术性待强化
    一场因缴纳物业费而引发的“碰瓷儿”,让居民“马王爷”与社区书记的较量愈演愈烈……展演中,东营市吕剧团创排的《社区新风》观照城镇化过程中人们的观念转变,视角独特。有专家认为,当前小戏创作在广泛关注农村、农民问题的同时,还应拓宽现实题材表现领域,如工业进程、城市变迁等均可纳入创演范畴,从而避免选材同质化。
    除选材外,小戏作品如何从生活真实走向艺术真实也受到极大关注。“当前创作或多或少存在着重视题材而忽视人物塑造的现象。”山东省戏剧专家、国家一级导演杨琨坦言,一些作品通过生活侧面展现时代精神、唱响时代强音,极为可贵,但与此同时还应强化作品的艺术性,避免口号化、符号化。
    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孙海翔认为,当前一些小戏的创作演出仍存在对现实热点的解读过于肤浅、戏剧结构松散、剧情逻辑不够合理、舞台表演用力过猛等问题,值得注意和反思。
    剧作家王新生是此次展演中渔鼓戏《老邪上任》、东路梆子《二蛋闹牛》的编剧。他认为,源于生活不是照搬生活、图解政策,无论大戏还是小戏、无论历史题材还是现实题材,创作中均不可少了现代意识,如对人性的发掘、对古往今来共通情感的表达等。王新生建议,在研讨小戏创作的同时,山东还应形成有效的剧目评论、交流机制,从而为创作更多优秀作品提供全面保障。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