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剧排场戏的演出与传承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21-11-11   

  邕剧是清道光年间在湖南祁剧和广西桂剧影响下,融合本地土戏、民间说唱和外来声腔融汇而成的皮黄声腔剧种,主要活动于广西南宁,并流行于桂、粤、滇、黔等地,因主要采用邕州官话演出,故名。历史上,邕剧的发展兴盛与排场戏的反复演练密不可分。排场戏是一个由特定情节、固定脚色、表演程式、音乐唱腔、服装化妆、舞台调度等构成的相对完整、可以被反复套用于其它剧目的戏剧段落。邕剧排场戏大多是从经典的传统剧目中萃取出来的。《广西戏曲传统剧目汇编》(第26-54集)收录的410个邕剧传统剧目,就运用了大量的经典排场戏。据笔者初步统计,约有近百种之多。这些排场戏不仅内容丰富,举凡朝堂议政、宫闱纷争、沙场鏖兵、仙佛灵异、闾阎琐屑、儿女情长等,无不涵括;而且形式多样,或是刀光剑影你来我往,或用大段唱腔细诉情怀,或是插科打诨谐趣丛生。因此,备受观众和艺人的青睐,在不同剧目中被反复袭用。它们大都经过了艺人的千锤百炼,蕴含着丰富的舞台表现手法,不仅涉及邕剧最基本的身段表演,还有各种表演程式的综合运用,堪称邕剧各行当基本表演技法和重要表演特技在特定戏剧情境中成功运用的典范。即使在今天,排场戏的恢复与演练对邕剧的教育与传承而言仍然至关重要。
  邕剧排场戏不像折子戏和正本戏那样,经常独立演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镶嵌于正本戏中,作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来演出。但也有些排场戏是在一些特俗的民俗场合演出。何时何地演出何种排场戏,和演出目的、演出功能、演出氛围密切相关。它不仅对邕剧的发展和兴盛曾经起过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今天严峻的濒危状态下,尤其有着传承和保存传统的重要意义。
  一、演出形式之一:镶嵌于正本戏中演出
  邕剧排场戏作为邕剧剧目的一个预制构件,一般情况下是被镶嵌于相应的剧情中,与正本戏“一起”演出的。此时的邕剧排场戏不具备独立性,但它往往又是整场演出最为精彩的看点,常常获得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和强烈的共鸣。
  近年由南宁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改编演出的大型武戏《西河会妻》,就主要由“会妻”“乱府”“大过山”“收状”“打闭门”“乱公堂”“校场比武”等排场戏组成。剧中,赵英强、赵英标兄弟俩和父亲的徒弟郭崇安一起投军杀敌,奸佞郭崇安为谋夺功名,暗箭射杀赵英强,骗取救驾侯位,其妹郭秀莲被皇帝封为西宫。赵英标逃回家中,将实情告知父亲赵万年,赵万年找郭崇安理论,郭崇安却杀死赵英标,踢死赵万年,还强抢英标之妹赵英娥为妻。赵英强幸得采药道人搭救,伤愈回家,途经西河,巧遇妻子李氏被郭府兵丁追杀。赵英强杀退追兵,泅水救妻,始知家门惨变,遂怒闯郭府,救出妹妹和儿子,无奈寡不敌众,败走荒山。郭崇安穷追不舍,赵英强背妻过山,杀出重围,拦马告状。最终在老公爷刘玉凡的帮助下,金殿比武,怒斩郭贼,大仇得报。
  《西河会妻》,又名《西河会》,是新“江湖十八本”之一,《广西戏曲传统剧目汇编》第30集收录有王宝廷发掘,余一青校勘的长达32场的传统邕剧《西河会妻》。其中,除了用到上述改编本中的排场戏外,还运用了“金兰结义”“斩带”“写状”等排场。改编本选其精华,把几个主要的排场戏凝聚在一起,连缀为情节更加紧凑的七场大戏:一、得志猖狂;二、西河会妻;三、闯府救妹;四、突围过山;五、拦路告状;六、智擒郭贼;七、面圣比武。
  “会妻”排场表现小武饰演的赵英强与散发旦饰演的妻子李氏在西河巧遇,杀退敌兵,救出妻子。这一排场主要通过人物的大段唱念和传神的动作,把夫妻之间的深情表现得尤为感人。远远地看到李氏被兵丁追杀,投身滚滚波涛之中,赵英强大惊之下,奋不顾身地一跃而下,劈波斩浪,救回妻子。到了岸上,又轻轻扶着妻子,一遍一遍地为她挤掉衣服和长发上的水,然后才拧干自己早已湿透的衣服。整个过程,唱做并重,表演细腻真切,夫妻之间的柔情关爱溢于言表。“乱府”排场用在第三场“闯府救妹”中。郭崇安把赵英娥强抢到自己府中,赵英强孤身一人杀进府来,遭到郭崇安和家丁的围攻。在赵英强和反骨小武饰演的郭崇安的对打中,巧妙地运用了铲台、跳椅和日字台上白手对双刀、高台手桥等技艺。“乱府”排场是传统邕剧演出中常见的武戏排场,是以一敌众的室内搏斗戏。因为主角闯入他人府堂捣乱,故称为“乱府”。在实际演出中,还可根据演员的功力深浅和表演特长,选用铲椅、跟斗等高难度技巧。这里用“乱府”排场,表现赵英强和郭崇安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既生动再现了南派武打室内短兵相接的激烈场面,又刻画了赵英强身手不凡、英武刚烈的精神气质。“大过山”排场用在第四场赵英强带着妻儿仓皇出逃的过程中,后面是郭崇安带领的如狼似虎的凶猛追兵,前方是布满荆棘的崇山峻岭,情势异常危急。赵英强披荆斩棘,保护妻儿登山;散发旦挥舞水袖,驱赶野蜂飞虫。追兵赶来,赵英强持枪与之格斗,打退追兵。妻子跌伤,赵英强不离不弃,背起妻子继续登山。登上山顶,赵英强扶起妻子扎架,夫妻俩终于绝境逃生。实际演出中,表演者还可根据自身情况酌情增加“金鸡独立”“哪吒探海”“雄鹰展翅”“倒挂金钩”“倒卷珠帘”等技巧动作。近年排演的《西河会妻》中的“大过山”排场,还运用了“打藤牌”的表演。即赵英强与妻子逃到大山脚下时,手持藤牌的追兵赶到。藤牌手右手持单刀,左手灵巧地舞动着十多斤重的藤牌配合表演;赵英强手持长枪,时而打一面藤牌,时而打两面、三面、四面藤牌,变化多端,紧张激烈,富有岭南地方特色。“打藤牌”是邕剧标志性的武打表演之一,在北方各地的皮黄剧种里很难看到。
  “收状”排场用于第五场赵英强带着妻儿,杀出重围后,拦住老公爷刘玉凡的马头,状告奸贼郭崇安的场景。正在回朝途中的刘玉凡突然被人拦住马头,喊冤告状。告状人赵英强与李氏夫妻,男左女右跪在刘大人面前,呈上状纸。刘玉凡分段细读状词,读完深感棘手,本想推脱不管,但赵英强与李氏再三恳求,以死相逼。刘玉凡左右为难,昏倒在椅子上。适逢刘玉凡之子刘定雄赶到,证实了郭崇安的罪行。刘玉凡这才决定收下赵英强夫妻的状词,为其伸冤。整个排场通过“拦马”—“讯问”—“呈状”—“读状”—“推辞”—“恳求”—“收状”的细腻铺排和甩发、绞纱等表演程式,“把告状与收状双方的戏剧冲突充分地铺排开来,让观众欣赏到多种行当的唱、念、做等方面的表演艺术,以及舞台调度构成的对比、对称等画面美,获得审美满足”。
  “打闭门”排场用在第六场清官刘玉凡智擒郭崇安的场景中。刘玉凡骗得郭崇安过府饮酒叙谈,郭崇安进门后,刘玉凡暗中吩咐家人依次关闭三重大门。席间刘玉凡揭露郭崇安三大罪状,并斥责其好好招认。郭崇安气焰嚣张,意欲退席,遭到刘定雄和众打手的围殴。该排场着重表演邕剧高难度的南派武技,有反骨小武郭崇安的“铲台”,小武刘定雄和郭崇安在倒翻过来的日字台四个台脚上打梅花桩,接着两人在舞台两边表演“双照镜”,在舞台中央表演“高台莲花座”,在衣边跳“高台穿人铲椅”等。整个过程激烈迅猛,惊心动魄,观赏效果极佳。
  “乱公堂”排场用于第六场刘玉凡公堂审讯郭崇安时,西宫娘娘贸然闯入干预的场景。刘玉凡正要升堂审讯犯人郭崇安时,西宫娘娘郭秀莲私自闯入公堂,要求释放兄长。刘玉凡义正词严,坚决不允;郭秀莲于是大发淫威,先冲上公案扫落桌上的印信和笔砚,又抢过官印砸向刘玉凡的头部,还踩烂自己的凤冠,撕破自己的女蟒,并声言要去皇帝面前诬告刘玉凡调戏娘娘,毒打国舅。刘玉凡无奈,也照样踏坏纱帽,扯烂官衣,要上殿奏明君皇。这个排场也叫“碎銮舆”或“闹公堂”,基本模式是:官员在公堂审案,与犯人关系密切的外人闯入骚扰,要求释放人犯或从轻发落;官员不允,私闯公堂者或恃势捣乱或怒不可遏,与主审官员争执打斗。其中的人物,没有固定的忠奸正邪之分,只按剧情确定。《西河会妻》套用这一排场,把西宫娘娘飞扬跋扈、撒泼放刁、仗势欺人的嚣张气焰和老公爷正义凛然、游刃有余、诙谐睿智的精神气度表现得惟妙惟肖。
  “校场比武”排场用于第七场皇帝让赵英强和郭崇安二人通过比武来判断真假救驾的场景。舞台中后方搭一平台,皇帝高坐于书案后观看比武,西宫娘娘郭秀莲和老公爷刘玉凡分坐于书案前一左一右两把椅子上。赵英强和郭崇安二人在台前的比试分为六小节进行,首先是两人对打,难分难解;其次是两人重新上场,郭崇安略占上风,郭妃得意洋洋;再次是郭崇安暗中施放飞镖,被赵英强接住,愤然再战;第四节是双方再次对打,郭崇安败下,郭妃暗令四将伺机杀赵;第五节是郭崇安不敌赵英强,四将杀上,与赵对决,被赵杀败;第六节是赵、郭二人再战,郭崇安被赵英强当场斩杀。整个比武排场通过起伏跌宕的南派把子对打把赵英强的嫉恶如仇、勇武豪强与郭崇安的阴险毒辣、色厉内荏表现得淋漓尽致。
  综上所述,大型武戏《西河会妻》把“会妻”“乱府”“大过山”“收状”“打闭门”“乱公堂”“校场比武”等排场戏与南派表演技艺水乳交融地汇合在一起,演绎了一个善恶交锋、大快人心的故事。传统排场戏的迷人魅力,借助剧中赵家与郭家两代人的恩恩怨怨,借助正本戏的载体,完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而大戏《西河会妻》也正是凭借这些排场戏,征服了现代观众的心灵,获得了大众的如潮好评。
  借助正本大戏的载体展现自己的独特风姿,正是大部分邕剧排场戏呈现于舞台的主要方式。历史上,许多观众爱看的邕剧大戏都是由各种排场戏组成的。如《广西戏曲传统剧目汇编》第27集搜录的《寒山寺》由“逼写退婚书”“卖箭”“杀奸妻”“谏夫”“书房会”“搜宫”“乱寺”“闹殿”等排场戏组成,《广西戏曲传统剧目汇编》第27集搜录的《千斤钟》由“打虎”“结拜”“苟合”“擘网巾”“打三山”“逼写退婚书”“杀忠妻”“谏父”“父子干戈”“斩弟”等排场戏组成,《广西戏曲传统剧目汇编》第27集搜录的《西番莲》由“闹殿”“拜月”“劫法场”“擘网巾”“乱府”“杀奸妻”“表忠”“杀奸妃”等排场戏组成,《广西戏曲传统剧目汇编》第32集搜录的《千里寨》由“打三山”“收状”“闹殿”“三奏”“表忠”“杀忠妻”“杀奸妃”“打弟”“逼宫”“大战”等排场戏组成,《广西戏曲传统剧目汇编》第36集搜录的《盗泉清》由“结拜”“谏夫”“校场比武”“乱金殿”“谏父”“搜宫”“表忠”“双斩夫”“搜寺”“斩二王”等排场戏组成,《广西戏曲传统剧目汇编》第36集搜录的《雪仲冤》由“金兰结义”“咬箭结拜”“逼写分书”“苟合”“谏夫”“告状”“乱府”“杀忠妻”“搜宫”“打闭门”“闹殿”等排场戏组成,《广西戏曲传统剧目汇编》第37集搜录的《鹦哥记》由“破关”“大战”“摸营”“结拜”“打三山”“谏君”“表忠”“写书”“闹殿”等排场戏组成,《广西戏曲传统剧目汇编》第42集搜录的《托妻记》由“乱府”“常胜败”“金兰结义”“招军”“大战”“埋尸”“告状”“闹殿”等排场戏组成。正因为这些传统大戏汇聚了各种各样经典的邕剧排场戏,所以,在邕剧艺人中才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学好《西番莲》,大戏(指排场戏)识半边”;所以,《雪仲冤》才有了“戏王”的美誉。也由于这些正本大戏的演出,邕剧排场戏才有了一次次展现自己独特魅力的绝佳机会,并得以绵延至今。
  检视《广西戏曲传统剧目汇编》所收的四百多种邕剧剧目,还可以发现,有些排场戏“出镜”的频率特别高,如“闹殿”排场见于《拜梅树》《西番莲》《寒山寺》《和为贵》《困龙城》《余芸香打擂》《妇贤贵》《骍且角》《循环雪》《千里寨》《双尽忠》《三多桥》《卧龙庄》《黄花山》《鹦哥记》《双结缘》《托妻记》《藕节莲芳》《狄青斩蛟》《忠义烈》《马援搜长沙》《斩李广》《姐妹双斩奸》《首阳山》等传统邕剧,“乱府”排场见于《西番莲》《七状纸》《西河会妻》《夜过平天》《洞房泄漏》《冯世安困城》《托妻记》《独龙山封相》《百鸟衣》等剧,“杀忠妻“排场见于《千斤钟》《反唐周》《宝玉环》《千里寨》《斩经堂》《采石矶》等剧,“劫法场”排场见于《西番莲》《循环雪》《三多桥》《庆顶珠》《大名府》(下本)《浪里桃花》《冯世安困城》《粉妆楼》(下本)《斩李广》等剧。
  这些排场戏的频频现身,一方面说明了它们确实是久经打磨的表演艺术精品,是经受了无数次舞台实践检验和观众认可的;另一方面也可看出邕剧表演的刚猛炽烈、鲜活火爆,南疆人民的淳朴热情以及爱看“热闹”的欣赏趣味。这也正是我们在编创符合时代需求的邕剧剧目时尤其应该注意的。
  由于年代久远和其他一些原因,有些排场戏现在已很少演出,有的甚至随着老艺人的离世已经失传。所幸,邕剧排场戏的价值正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如随着2007年南宁市政府恢复南宁市邕剧团建制以来,已先后发掘整理了“斩弟全忠”“杀四门”“杀奸妻”“会妻”“斩带”“打闭门”“收状”“大乱金殿”“逼写退婚书”“打三山”“绑子”“擘网巾”“收妃”“乱府”“哭尸”“劫法场”等邕剧传统排场。这对邕剧的传承和发展来说,都是颇有远见的高明之举。
  近些年来,单独演出的邕剧排场戏也越来越多,这都使得邕剧“名声”大振。邕剧排场戏不仅在国内频频参加国家级、自治区级的戏剧比赛,并屡获佳绩,如2007年6月,“打闭门”等邕剧排场参加了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展演,大获好评;有的邕剧排场戏还远赴香港、澳门、新加坡、韩国等地演出。如2008年10月,邕剧排场戏“打闭门”参加“第12届韩国果川露天艺术节”,受到了韩国观众热烈的欢迎;2010年6月,“打闭门”“收状”“大过山”“乱公堂”“校场比武”等传统排场参加了“2010新加坡艺术节”,受到当地观众的热烈追捧。
  可见,邕剧排场戏演出形式的变化和时代变革与民众需求密切有关,但从邕剧排场戏的根本属性来看,它的演出主要还是附着于一个首尾完整的故事的演绎。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穿插适当的排场戏,赋予舞台表演以更加引人入胜、美不胜收的艺术魅力。不过,随着“微时代”的步法越来越快,可以瞻望的是,短小精悍、别具一格的邕剧排场戏的演出,应该有着更为辽阔的发展天地。
  二、演出形式之二:作为开场例戏演出
  除了上述主要镶嵌于正本戏中演出的邕剧排场戏外,还有一些特殊的邕剧排场戏,只在一些固定的场合,遵循一定的规制来演出。这些特殊场合演出的剧目又被称为例戏,其中常演的有《贺寿》《封相》《送子》《玉皇登殿》等排场。这些排场,大多是从粤剧借鉴过来的,但由于邕剧自身的发展演变,使得它们在曲牌、行当和表演等方面,已和粤剧有所不同。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我国民间形成了许多与戏曲演出相关的民俗活动。在众多的戏曲民俗事象中,有一种最为普遍的习俗就是在正戏开演前先演出一系列带有仪式功能且富有宗教色彩的短剧。这种短剧就是例戏。搬演例戏的目的主要是“为沟通神人,以满足俗民的信仰需要;演出剧目与正戏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一般要和演出场合相谐和”。旧时,南宁的“本地班”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演出,都要按照固定的行规,“成龙配套地从特定剧目开始,先向当地观众展示本班的实力,包括所有行当的演员,文场的衣帔裙褶、武场的袍靠金盔,甚至‘棚面’(乐队)的响器和乐手等”,然后才是正本大戏的演出。这些“特定剧目”的演出,都遵循严格的规制,哪个剧目和哪个剧目连在一起演出,在哪一天、哪一种场合演出,什么行当扮演什么角色,演出时要用什么仪式等等,都要循规蹈矩,不能出错,这就是“例戏”之名的由来。根据《广西戏曲传统剧目汇编》(第53集)洪高明关于“特定程式的几个剧目”的记录,
  当时的演出规例如下:
  一、开台晚(即开演的第一场,夜场)   1.《碧天贺寿》
  2.《六国封相》
  3.《跳加官》
  4.正本戏文注:第二个夜场,就不加演,直接演出正本戏文了。二、开台日(即开演的第二场,也就是第一个日场)
  1.《八仙贺寿》
  2.《仙姬送子》
  3.《玉皇登殿》
  4.副末开场
  5.正本戏文注:第四、五场(即第二、三个日场)则多演《小贺寿》和较简单的《送子》和《加官》(不演《玉皇登殿》),即接演正本戏文,以后则不加演,只演正本戏文了。三、阴历二月十九日观音诞,演《香山大贺寿》。四、新建戏台,例须破台,即演出《破台登殿》。
  按照这一规例,“开台”之夜的演出,即戏班新到一地开演的第一场,照例依次先演与正戏无关的《碧天贺寿》《六国封相》《跳加官》等例戏,接着才开始演正本戏文;“开台”后第一个日场,即戏班开演的第二场,同样照例先演与正戏无关的《八仙贺寿》《仙姬送子》《玉皇登殿》等例戏,接着才是“副末开场”和正本大戏;每逢观音诞,则要例行演出《香山大贺寿》
  以示庆贺;每有新建戏台,则须演出《破台登殿》以驱邪除祟。这一演出规例中提到的《碧天贺寿》《六国封相》《八仙贺寿》《仙姬送子》《玉皇登殿》等剧目,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已形成了一套规范的表演套路,所以也被称为排场戏。它们都来自昆曲,均唱昆腔,或用昆曲曲牌伴奏。表演以舞蹈为主,功架优美,丰富多彩,唱念很少。舞蹈方面,各有一套完整的程式。这些程式,都是各个行当的基本表演程式,也是最显功夫的表演程式。通过这些排场戏的表演,既达到了颂祷吉祥、祈神保佑的目的,“还能把整个剧团的演员阵容和艺术水平,向观众展示出来”。
  这里主要以《玉皇登殿》为例。根据洪高明的记载,《玉皇登殿》有两种:一种通称《拱北》或《开叉》,另一种叫《破台登殿》。“拱北”之名,据洪高明之子洪珏考证,出于《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其中“共”,亦作“拱”,是环绕之意。此句意为以德行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安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其它星辰都围绕着它旋转。在道教神话里,用“北辰”(北极星)指称玉皇大帝。邕剧称《玉皇登殿》为《拱北》,大概即源于此。
  《拱北》按旧规是在戏班开演的第一个日场,接着《八仙贺寿》《仙姬送子》之后演出的,负责了展示日场戏的演员阵容和艺术水准的责任。剧情是:朔(每月初一)望(每月十五)之期,玉皇(正生)登殿,老太监(女丑)、雷公(武行)、电母(正旦)、风伯(小丑)、雨师(小生)、太阳星君(小武)、太阴星君(二花旦)、天罡星(末脚)、地罡星(总生)、左天蓬(正武生)、右天蓬(大花面)、蜘蛛星(六分)、桃花女(三花旦)、四功曹(手下)、八天将(二武生、小武等)、四文开(手下)、金童玉女(手下)等,排班上殿朝参。戴盔扎靠的桃花女上前启奏,玉皇降旨,命神将下凡,降靖妖氛,保佑平安。
  全剧以舞蹈为主,穿插有丰富多姿的“雷公架”“日月架”“开天门”“蜘蛛架”“桃花架”等“跳架”式舞蹈,没有唱词,只有少量念白,但行当分工非常严谨,比“封相”排场要求更高。因为演“封相”时若某行或缺,别的行当还容易顶替或兼饰,而《拱北》则不易顶替,也不可兼演。戏班若组织不全,就无法演出。所以行内有“生封相,死开叉”的说法。
  由于一度被认为是宣扬了封建迷信,《玉皇登殿》在今天的邕剧舞台上已是“芳踪”难觅。幸运的是,洪高明根据黄少金、张少年等老艺人的口述,记录了《玉皇登殿》的整个演出过 程,现存于《广西戏曲传统剧目汇编》第53集中。鉴于篇幅不长,特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发报鼓,【冲头】,单打锣鼓,跳天将,将b分四对上,跳台,分列两边)
  (【冲头】,跳台,雷上,跳雷公架。车身引电、风、雨,【冲头】,单打上。挖门,拉山,圆场,同下)   (【跳台锣鼓】,阳上,车身引阴上。【挂牌锣鼓】,跳日月架,扎架下)
  (【冲头】,阳引阴上,挖c门,拉山。阳引阴上,圆场,相引舞蹈下)
  (【冲头】,单打,功上,圆场,下马,列站台口)
  (【文点绛唇】曲牌,天、地、左、右同上)众同白:吾当天罡星、地罡星、左天蓬、右天蓬。
  (功卸下)天白:今乃朔望之期,玉虚驾坐凌霄宝殿,在此恭候。
  (星分列左右,【小开门】曲牌,文、灯、扇、童、女引玉皇上,玉登正面高台坐)玉念:云端霭霭坐九重,金阙玉扄显神通。乾坤早定权无极,正在天心一掌中。玉白:今乃朔望之期,打开天门。
  (小唢呐奏【到春来】曲牌,苏锣钹伴奏,老上,老态龙钟,伸腰,呵欠,开天门,打扫神龛,焚香,点琉璃灯,跪)
  玉白:玉旨传下,打开天门,诸神朝参。
  (老照传毕,下)
  (【诛奴儿】曲牌,众天将上前参拜,挖门d,分列两边)
  (【冲头】,雷翻大翻上,下)
  (【冲头】,二蛛分左右上,台中相撞,【挂牌锣鼓】,跳蜘蛛架,台中相撞,分两边下)
  (【跳台锣鼓】,桃上。【挂牌锣鼓】,跳桃花架。车身二蛛上,拉山,拱手,穿三角,
  圆场,桃下马,与二蛛同上玉皇台前)
  桃白:参见玉皇。玉白:有何本奏?
  桃白:启奏玉虚,下界黑气冲霄,玉虚定夺。玉白:命星宿下凡,压镇四方,听吾当法可。
  (大钹【合头锣鼓】,起【普天乐】曲牌,阳、阴由两边上,扇、童、女引玉站之高椅而织壁,扎架)
  (【尾声】,灯、扇、童、女b绕桃及二蛛同下)
  (【排对对】曲牌,众天将圆场,摆猪屎巷,天、地、左、右下。将圆场,一条龙,抛枪下)拱北完。
  《破台登殿》则是每逢新戏台建成,乡民们为了男女老幼都能平平安安,也为了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往往怀着虔诚的敬畏之心,邀请“本地班”前去举行隆重的破台仪式时所上演的,目的在于驱除邪魔,降妖捉怪,确保老少康泰。它的仪式感和神秘感更强,据说“只演给神祇看,民众不得观摩”,“谁敢偷看,就会招惹祸灾”,“没有份演出的演员也不准去参观”。《破台登殿》所破之“台”分两种:砖木结构的保存时间长久的戏台,称为“万年花台”(也有的称为“千年花台”);临时搭建的保留时间短暂的竹木戏台,即通常所说的“戏棚”,称为“百年花台”(也有的称为“百日花台”)。
  洪高明根据蒋少斌、张少年、黄少金等邕剧老艺人的口述,按照当年舞台演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如实的记录,详见于《广西戏曲传统剧目汇编》(第53集)中《特定程式的几个剧目》之《破台登殿》。根据记载,可知这一排场戏的演出分为五节。
  第一节可称为“登殿奉旨”。在【文点绛唇】曲牌的伴奏下,由拉扯扮演的四功曹(值年功曹、值月功曹、值日功曹、值时功曹)上场自报家门后,值年功曹说:“吾等奉了玉虚之命,巡查四大部洲。查得南禅部洲某省某县某地,起造万年花台,未曾破台,一同回复玉虚。”其中的“玉虚”,即玉皇大帝。然后四人下场,南天门土地上场。在【邕大开门】曲牌声中,四大功曹再次上场,递呈表章给土地,众人同下。接着,检场人员在舞台上按“品”字形摆放三座高台,众人抬黄令官、马令官上,分坐于左、右两边高台上。继之,奏【点绛唇】曲牌,左天蓬(末)、右天蓬(总生)、天罡星(武生)、地罡星(二花面)四人同上,分列候场。玉皇大帝(正生)在【邕大开门】曲牌声中,由宫灯(花旦)、御扇(花旦)引导,从下场门上,登上正中高台,念定场诗,询问“中界豪光闪闪,是何缘故”。天罡星启奏:“今有中界南禅部洲某省某县某地,建造万年花台一座,未曾破台,故而妖气冲天,玉虚定夺。”于是玉帝便传令黄令官前去破台,马令官前去扫台。二人领旨,舞蹈下场,玉帝也在众神拥护下退场。
  第二节叫“开光”。检场人撤去两边的高台,众人抬黄令官、马令官上,同坐于正面高台上。检场人捧三牲祭品和两只公鸡,摆在高台前面。饰演玉皇大帝的演员下场后,改换成道士装扮,手拿新毛笔,取过一只公鸡,掐破鸡冠,用毛笔蘸鸡冠血,把公鸡扔向台下,再举笔剔去黄令官额上的纸钱,是为“开光”。再如法炮制,剔去马令官额上的纸钱。两位神灵露出慧眼后,随即下场。检场人随即撤下祭品及高台。
  第三节叫镇台或净台。这一段是黄令官的“独脚戏”。黄令官高举挂有点燃的爆竹的钢鞭上,跑圆场。爆竹燃完后,“跳台”,念定场诗,交代自己的“破台”使命,并在【四边静】曲牌声中跑圆场,表示来到新建花台。然后在【五枝头】锣鼓伴奏下,高声宣称,严禁各方妖魔鬼怪到此作乱,如有违抗,一经查出,必打入阴山背后,永不超生;接着,一边舞蹈一边晓示众人,自己将保佑老少乡民和本班子弟安康快乐,发财到尾。最后,黄令官在【尾声】曲牌中,从衣边(下场门)下场,并立即用手指抹去额上所画的“慧眼”。
  第四节叫破台或开叉、封叉。这一段是马令官的主演。马令官手持三叉上场,表演舞叉、叉四角,寓意威慑四方妖魔,最后往台中一站,高托钢叉。众人抬出高台,摆好。马令官登上高台,举叉刺破戏台的屋瓦,再跳下高台,走到台口,将三叉用力插在台板上。然后,全体演职员下场,休息并用饭。真正意义上的“破台”到此完毕。   第五节叫“扫台”。由饰演马令官的演员改扮的华光大帝、由饰演四大功曹的演员改扮的渔、樵、耕、读上场。华光大帝自报家门后,跑圆场,表示来到花台,起舞,拔掉插在台板上的三叉,舞叉,将台上桌椅一顿乱扫。这时,拉扯扮的众小鬼上台,被华光大帝打下,表示妖怪被诛灭,扫台完毕。众人在【尾声】曲牌中下场。华光大帝一进下场门,就用手指抹去额上
  所画的“慧眼”,并立即宣告:“百无禁忌,平安发财。”以上即为“扫台”。
  至此,全套“破台”仪式演出完毕。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被认为带有一定的封建迷信色彩,《破台登殿》和《玉皇登殿》的演出,几乎已成广陵绝响。据记载,历史上最隆重的一次“破台”演出,还是1918年7月“军民乐班”至龙州水口,为陆荣廷、谭浩明府中“秀园”(后名“慈沁园”)戏台落成,举行的“破台”仪式。而演员阵容最强大的《玉皇登殿》,则是1957年5月,南宁市人民邕剧团为进行广西地方戏曲传统剧目鉴别而内部展演的。当时的演员阵容是:黄少金饰演玉皇大帝,刘彩凤饰演老太监,陈少清饰演雷公,张婉梅饰演电母,杜松龄饰演风伯,杭彪饰演雨师,李名扬饰演太阳星君,谭燕屏饰演太阴星君,黄芝兰饰演桃花女,等等。其中,刘彩凤的“开天门”、黄芝兰的“桃花架”、陈少清的“雷公架”、张婉梅的“电母架”、李名扬和谭燕屏的“日月架”、李丽霞的“蜘蛛架”等,尤为精彩。可惜的是,演出一结束,即招致主管部门的严厉批评,认为它宣扬了封建迷信,并禁止公演。从此,《玉皇登殿》就退出了邕剧的舞台b。
  所幸,今人大多已能以客观、科学的态度重新审视这类带有“迷信色彩”的剧目,珍视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化传统。近年来,粤剧界开始注重重新发掘整理并排演例戏。继2010年,香港八和会馆以《玉皇登殿》作为香港代表节目参加了上海世博会获得赞誉之后,2015年12月16日晚,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成功上演了粤剧传统排场戏《玉皇登殿》,为当代观众再现了“雷公架”“日月架”“桃花女架”等多姿多彩的传统功架。此次专场晚会以“古戏、古腔、古牌”为主题,意在表现当代粤剧人传承粤剧传统的决心。2017年2月,香港岭南大学艺术节以《八仙贺寿》《天姬大送子》等作为开台例戏,不仅惊艳了一众香港学子,更为香港学人提供了研究的大好机会。2017年3月,广东佛山粤剧传习所联合当代粤剧各行当“大老馆”,复排了传统排场戏《香花山大贺寿》,“南派降龙罗汉架”“伏虎罗汉架”“护法天神韦陀架”等许多鲜为人知的功架表演重现于粤剧舞台。2017年7月,香港八和会馆以《香花山大贺寿》《天姬送子》等,作为香港“经典粤剧庆回归”的主题演出,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上演。
  粤剧界重排例戏的热潮,也激起了邕剧人重新审视邕剧传统的敬畏之心。2018年2月16日(正月初一),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抢救挖掘的《香花山大贺寿》(由中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梁素梅领衔主演),就在南宁市孔庙与广大市民见面,为大家送来了新年的第一声祝福,让广大市民和游客度过了一个“年味十足”的春节。这次演出除了新春送祝福的目的,更有向传统致敬的深长意味。有学者认为“传统例戏是粤剧表演艺术的‘百科全书’活教材”,是“粤剧表演艺术浓缩精炼的‘活标本、活广告’”,对于邕剧而言,更是如此。《六国封相》《玉皇登殿》《香山大贺寿》等邕剧排场戏保留了更多古老而优秀的表演传统和文化传统,值得我们好好发掘与传承。其实,所谓的“封建迷信”,不过是古人受限于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现象的认知,而产生的趋吉避凶、祈福禳灾的一种社会心理,其实质仍然是希望过上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这样的心理需求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性,即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依然祈祷着自己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由此看来,这类剧目对于当今建设和谐社会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正如香港粤剧名家罗家英在接受韵味岭南节目访问时所说:“《贺寿》(指《香花山大贺寿》)是在神诞为神祝寿而表演的,香港戏班一直能够保持演出,有人说它是迷信,但是没有迷信的话,就不会有神功戏,也不会有我们戏班,如果香港不保持例戏,就没法传承这样的信仰传统。到现在,大家可以认为宗教是劝善、教化,有令人自律、警醒人心的作用,撇开政治思想,我觉得中国人有点信仰是好事,例戏有将这种优良的意识传承下去的作用。”所以,正确看待《破台登殿》和《玉皇登殿》等一类排场戏的艺术价值和现实价值,对于端正我们的传承和发展意识尤为重要。
  三、排场戏的演练对当下邕剧传承与发展的启示
  由上文可知,邕剧排场戏的演出主要是依托于正本大戏而实现的。排场戏自身积累的宝贵财富,依然可供今天的戏曲编剧和演员在编创大戏时所借鉴和利用。这样,既可让积淀了无数代艺人优秀表演经验的排场戏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也可使新戏的创作更具有南疆特色和地方风味。对于双方来说,不啻一种一举两得的双赢举措。
  虽然,有些排场戏在今天已很少使用,有的已逐渐退出了戏曲舞台,但还有很多排场戏值得我们继续挖掘和学习。近年来,广西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在邕剧排场戏的保护、记录和传承、传播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他们举办了专门的培训班来培养邕剧排场人才,不仅吸引了来自桂、粤、琼、湘四省十一个文艺院团、高校的三十名学员报名参加;而且,广西艺术学校戏曲班的四十多名学员也全程跟班学习。培训班开设了邕剧排场戏《男搜宫》《拦马过关》《杀忠妻》《双阳公主追夫》《西蓬击掌》《荷池双映美》等实践课,《邕剧的唱腔与排场》《邕剧排场锣鼓赏析》《邕剧排场的剖析和运用》等理论课和观摩学习等课程。这些课程加深了学员对邕剧排场及其锣鼓、唱腔等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的认识,有助于学员更好地将本专业剧种与邕剧排场戏结合并运用。这一举措,对彰显南宁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和魅力,对新时期邕剧的传承和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这也再次启示我们,对邕剧的发展与传承而言,挖掘、整理、演练好排场戏,就是传承了这个剧种最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内涵。
  同时,邕剧的表演风格素以火爆炽烈著称,邕剧排场戏中的武排场尤能体现这一特色。这也是邕剧排场戏与众不同之处。邕剧以武戏见长,许多剧目都与战争或打斗有关,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武打表演范式。邕剧武排场就是这些表演套路中的精华部分。如“乱府”“乱寺”“劫法场”“打闭门”等武排场中,都有“揬椅”“铲椅”“铲台”等火爆热烈的表演特技。又由于邕剧与早期粤剧的关系十分密切,而现代粤剧丢失的许多表演传统,在邕剧尤其是邕剧的排场戏中还得以保留。故而,邕剧排场戏中的这些表演语汇就更显得弥足珍贵。也正因此,排场戏的演练对邕剧传承与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就愈显独特。
  不仅如此,由于邕剧排场戏不同于一般的表演程式,它不是纯粹的技巧展示,而是将一些高难度的技巧,与特定情境中特定人物所经历的事件结合在一起,把“技”与“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避免了“技”与“艺”的脱节,因而更便于学员深入理解和掌握邕剧基本功法的实际运用,对邕剧的人才培养和教育传承更具操作性和实践性。同时,邕剧排场戏也不同于一般的折子戏,因为折子戏都有相对固定的人物形象、行当设置、情节安排等,不能轻易被套用于其他剧目中,而排场戏因其情节的泛用性,可以被广泛套用于具有类似情境的剧目中,引起观众的广泛共鸣。因此,可以说,牢牢抓住“排场戏”这一“七寸”,就抓住了当下邕剧传承与发展的要害。这正是排场戏的挖掘与演练对当下邕剧传承最重要的启示。
  另外,还有一部分邕剧排场戏的演出,是依托于庙会、节庆、寿庆、祭祖、丧仪等民俗场合演出的例戏实现的。排场戏与民俗的紧密结合,反映了广大民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心理需求,这对当下文化建设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同时亦为濒危剧种在当代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思路。因此,客观正视和充分发掘传统例戏《碧天贺寿》《八仙贺寿》《香山大贺寿》《六国封相》《仙姬送子》《玉皇登殿》等的艺术价值和民俗价值,无论是对民俗文化建设,还是对邕剧传承而言,都是一桩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善举。
  综上所述,由于邕剧排场戏蕴含着邕剧各行当基本的表演技法和重要的表演特技,包含了大量具有普遍性的、可以在不同剧目的类似场景中反复使用的表现手段,而且这些表现手段都是久经淬炼、高度成熟的,因而排场戏的演练,对于邕剧表演艺术的传承至关重要。尤其是邕剧武排场中保留了大量南派武功特技,有着鲜明的邕地文化印记,是识别剧种身份的重要表征,所以,在今天非遗保护视野下的邕剧传承工作,更应将邕剧排场戏的整理、抢救与培训,纳入我们的视野。
  责编:贾亭沂
  作者:陈建平 来源: 文旅中国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