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英雄》:以杂技“演故事”的一次全新探索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21-01-22   

  枕木和铁轨搭建出一个环形铁道,1:1仿真制作的火车在舞台上疾驰,游击队员扒火车、抢物资,果敢勇猛,灵活机动……这是大型原创杂技剧《铁道英雄》中“惊、险、奇、绝”的场面。
  日前,由山东省杂技团创排的杂技剧《铁道英雄》在济南首演。对产业工人“英雄群像”的塑造,融“声、光、电、影”于一体的舞台呈现,以高难技艺讲故事的创新手段,都让这部作品“看点”十足,同时,也带来了杂技舞台演剧方式的一次全新探索。
  “技”剧”融合,创新方式讲故事

《铁道英雄》剧照  山东省杂技团供图

  活跃于山东枣庄地区的铁道游击队是一支著名抗日武装力量。历史上,面对日军残酷暴行,这支队伍英勇无畏、不惧牺牲,取得了抗日斗争的一次次胜利。
  《铁道英雄》就是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鲁南铁道游击队、鲁南人民抗日义勇大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迹为蓝本,以铁道游击队长老铁与地下交通员凤兰的爱情故事以及凤兰从普通群众成长为优秀中国共产党党员为脉络,着力表现了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忠诚信仰。
  这个铁道线上的英雄传奇,如何与杂技相糅?“杂技剧”版怎样才能脱颖而出,与影视、小说等其他艺术形式的成功呈现媲美?显然,观众的心理期待越高,主创团队就面临更大挑战。
  “为突破以往杂技剧‘苦于抒情、拙于叙事’的局限,在立意之初,主创们就从铁道游击队的战斗形式入手,考虑相吻合的杂技动作、技巧,并坚持以戏剧性为主导,让杂技技术为叙事服务,呈现出‘技’‘剧’结合的最优形态。”该剧艺术总监、编剧张桂林介绍,为此,剧中大胆舍弃了山东省杂技团的一些传统优势节目,对“吊环”“滚环”“绳技”“蹬人”“蹦床”等原有技艺进行创造性结构,同时根据戏剧情境创造了很多全新杂技道具。
  舞台上,自行车、长条凳等常见生活物品演化成为杂技演员翻转腾挪的辅助道具,既彰显了地域特色,又有市井烟火气;U形绳上,主人公老铁与凤兰翩翩起舞,令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增添了几分唯美与诗意。这些新道具,在倒逼杂技技艺创新的同时,与情境、人物紧密关联,起到了推动剧情发展、引人入胜的效果。
  多层表意空间,构建新型观演关系

《铁道英雄》剧照  山东省杂技团供图

  与传统剧场形态不同,杂技剧《铁道英雄》的表意空间是多层次的。
  在杂技界,一般来说“地面演员不上高空”是个惯例,但在《铁道英雄》中,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剧情发展,演员“上天入地”,多维度地展现情感、力量与美。剧中,借助绳技,在目睹儿子“小小子”被日寇挑死后,被悬吊着的凤兰撕心裂肺般狂舞,内心的煎熬与仇恨展现得淋漓尽致;借助威亚,老铁带领游击队员“神兵天降”,手持大刀与敌人拼杀,救民于水火,行天地之道义。高难技艺与剧情结构的高度统一,让观众看得惊心动魄。
  在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山东省签约文艺评论家殷昭玖看来,在《铁道英雄》中,道具与演员都是运动的,成为一种特殊的“运动的时空”。在诸多舞台艺术形式中,只有杂技艺术能够打通地面与高空,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垂直运动美学特征”。
  “节目单是一份‘抗战报’,剧场入口有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打扮的人发布‘号外’消息,火车从视线前方穿过,枪声就在耳边响起……”观众王晓阳说,他从走进剧场起,就感受到了《铁道英雄》的与众不同,另外,全剧视听效果震撼,如同影视“真人秀”一般。
  除从高空到地面的纵向表演空间外,环形铁道隔开了“内环”表演区和“外环”观众区,但通过飞驰的火车营造的运动舞台效果和演员的“跳进跳出”,这两个区域又十分巧妙地关联在一起——革命群众“扒火车、杀敌寇、抢物资”的壮举、凤兰失去孩子的悲壮叙事都在同一场域完成,实实在在地发生在观众身边,为观众带来沉浸式观剧体验。
  英雄亦有情,打造耐人寻味的红色经典

《铁道英雄》剧照  崔元 摄

  从歌剧《沂蒙山》、吕剧《大河开凌》、京剧《奇袭白虎团》(复排版)、舞剧《乳娘》到杂技剧《铁道英雄》,近年来,山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自觉扛起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担当,与此同时,也根据不同文艺院团自身优势创新突破,形成了艺术创作的“井喷”气象。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李国琳介绍,作为山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打造的红色文艺力作,杂技剧《铁道英雄》以老铁、凤兰爱情故事为主线,同步塑造了矿工大赵、火车司机老孙等产业工人“英雄群像”,突破了当前红色主题艺术作品多为农村题材的形态,弥补了舞台艺术中此类题材不足的缺憾。
  “以‘老铁’为例,剧中他的情感是多层次的,他对党的信仰超越一切,他左手腕上的红布其实就是一面党旗,这个细节来源于历史上鲁南铁道大队的真实事例。而面对与凤兰的爱情,他有着山东汉子质朴、羞涩的一面;每当斗争取得胜利,他也和其他游击队员一样,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该剧总导演张弋说,为了让英雄形象有血有肉、丰满生动,主创团队以“治史精神”去深究每一个细节,力求展现每个人物的不同逻辑维度。
  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山东省签约文艺评论家周爱华认为,《铁道英雄》实现了革命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剧中既有神兵天降等紧张的斗争场面,也有男女主人公的唯美爱情,更有主线之外 “散点式”人物的谐谑表达,均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剧中人物的情感同样被“灌注”于外部杂技动作中。“在《铁道英雄》中,凤兰深受感召,一步步成长为革命战士,需要演出人物的发展变化,与以往传统杂技只注重表演技巧不同。”剧中“凤兰”的一位扮演者张旭说,即便剧中U型绳、囚笼等段落离不开技巧支撑,但更需要演员带着感情体验人物,才能进入角色中去,演出她内心的“温度”。
  责编:李晓霞
  来源: 文旅中国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