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剧《墙头记》:一堂生动形象的慈孝课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20-08-20   

  中国文化传媒网记者  骆蔓

楼利辉饰演大儿子张大奎


黄飞饰演大儿媳李巧妹


黄利明饰演张好善


景洁丰饰演二儿子张少奎


徐青饰演二儿媳赵小兰


胡湛饰演王银匠


人偶甲、乙


《墙头记》剧照


《墙头记》剧照


《墙头记》剧照


《墙头记》剧照

  8月16日晚,顶高温冒酷暑、奋战近一个月创排、根据同名秦腔移植改编的姚剧《墙头记》在浙江宁波余姚市龙山剧院公演。该剧由余姚市姚剧保护传承中心的演员担纲演出,诙谐搞笑的台词、略显夸张的表情动作令台下观众忍俊不禁,在轻松愉悦中度过了炎夏里一个美好的夜晚。
  2小时时间内,序幕加十一场演出,给了记者全新的观剧体验。一张长桌子,三把带滑轮的木椅子来去自如,五张长条凳叠加就筑起了一堵墙,它们的组合、拆分构建成不同的场景,舞台布置简洁明快、一目了然;6位演员和两个人偶扮演者在其中唱作念打,撑起了一方姚剧新天地——在这个不断流动的时空里,推出了一个贴近当下生活、富有人文关怀又寓教于乐的慈孝故事,通过导演创新的表现手法、引人入胜的情节展开,给步出剧场的观众带去人性的反思与启示。
  剧中大儿媳李巧妹的扮演者黄飞,是姚剧保护传承中心的当家花旦,曾五次荣获浙江省戏剧节“表演奖”“优秀表演奖”,记者为此还专程采访过她,但直至戏演到第五场,记者才认出她来。《墙头记》中,黄飞表演的李巧妹尖酸刻薄、自私强势、面目可憎,与她之前一贯扮演的正面人物形象大相径庭。特别是与红色题材剧《童小姐的战场》中的童泗敏(即童小姐)——一位从富家千金弃家从军,在党的领导下成长为坚强的女战士形象反差强烈,表演风格迥异,是一次颠覆性的人物塑造,也是黄飞角色扮演的新超越,令记者惊喜。此外,楼利辉、黄利明、景洁丰、徐青、胡湛这些主演的表演可圈可点,人物刻划到位,让人不由自主被带进剧中而感同身受。
  “周末看姚剧《墙头记》,在享受视听觉盛宴的同时也上了一堂慈孝课。”新余姚人王潇潇说。“慈孝”是中华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基因”,也是中华文明的伦理起点,仁慈孝顺的人一定是善良的,这出戏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尊老敬老风气、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意义。
  对姚剧情有独钟的本地观众苏阳观后也认为,剧本适合姚剧,剧中人物角色个性鲜明,矛盾主线明晰,演员表演细腻传神,道具设计简单实用,细节处理有创意、有突破,许多地方既在情理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全程都在笑声中,值得一看,值得深思”。
  据了解,《墙头记》原系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俚曲作品,曾被改编为山东梆子、评剧、秦腔等,均具有较大影响。国家级非遗(姚剧)代表性传承人沈守良自1962年获秦腔《墙头记》刻印本,去年下半年,余姚市姚剧保护传承中心决定移植该剧,由姚剧保护传承中心主任倪乐辉担任制作人,沈守良做剧本改编、唱腔设计,国家一级导演倪东海执导。
  《墙头记》讲述了85岁老人张好善被两对儿子、儿媳虐待的故事。寒冬腊月的某日,大儿子张大奎送父亲至弟弟张少奎家门口,少奎夫妇装聋作哑不开门。张大奎无计可施,竟狠心将老父推上张少奎家院子墙头上,径自离去。危难之时,张好善被昔日好友王银匠救下,王银匠得知详情后心生一计,将张好善“包装”成低调的有钱人,诱骗张家两房为不可知的财产向父亲竞相尽孝,也让风烛残年的张好善享受了最后两年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沈守良介绍说,姚剧《墙头记》在忠于原剧故事情节结构、人物设置的整体框架基础上,重点把人物戏剧语言、唱段唱词、生活习俗等作“余姚化”改造和“余姚滩簧化”创作,并着力体现时代新意,使之成为具有浙东地域文化、姚剧艺术特色的戏曲版本。
  倪东海表示,该剧以小剧场戏曲的艺术审美形态,构筑荒诞诙谐的轻喜剧风格,重表现、求互动、强意蕴,并融合多样的戏曲表现手段,以戏曲化、剧种化、现代性演绎故事。
  “全剧8个角色、作曲、演奏员均为我中心青年演职骨干,连副导演也是培养对象,我们旨在锻炼队伍,更好地代代传承姚剧,实现姚剧人才的后继有人。”倪乐辉告诉记者。
  余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娇俐认为,姚剧《墙头记》是经改编的讽刺喜剧,演员演得不错,颠覆了平时演出的风格,也让观众感觉姚剧的另一番风格。
  原余姚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吕余龙说,导演在二度创作中能保持姚剧的优秀传统,又探索性、颠覆性地进行创新尝试,这难能可贵。《墙头记》作为一个要进入市场商演的戏,改编排练后的舞台呈现,应该说是成功的。此外,几个姚剧演员的表演都很到位,演技发挥得不错,可喜可贺。
  余姚市融媒体工作人员褚建梅告诉记者:“我有三点感动:一是感动于选题,可以理解为是对蒲松龄的致敬;二是感动于剧本与编曲对老滩簧的坚守,一个移植的剧目因为真诚未发生排异现象,难能可贵;三是感动于舞台二度创作的先锋性,将姚剧艺术推到崭新的实验境界。”
  “从现场观众的反应,还有大家微信朋友圈的观后感中都能感受到演出的成功,我津津有味连看了两场。感谢倪东海导演让我们看到如此精彩的一台戏。”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在读硕士研究生程杨昊说。
  姚剧传承基地余姚市肖东一小原校长徐百昂在观剧后激动不已,即兴赋诗一首:“养子防老老题材/逆子尽现丑恶脸/悲凉故事喜剧演/罪恶报应劝人贤/编剧移植国宝级/乡间俚语地气接/时尚语言偶一句/语出惊人笑声起”。
  “若年轻一代能对姚剧青睐,才是戏曲艺术文化消费市场未来的真正希望所在。”导演倪东海如是说。
  (图片由余姚市姚剧保护传承中心提供)
  责编:杨晓君
  来源: 中国文化传媒网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