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刘莉沙的五个履职镜头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20-05-20   

    本报记者  秦丹华  采访整理

刘莉沙在《百花公主》中饰演百花


刘莉沙

演出结束,李淑芬叩谢恩师裴艳玲。


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疫情期间“下沉”社区

    经历了全民抗击疫情的5个月,2020年全国两会启幕,记者对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团长刘莉沙进行专访,听她讲述基层院团的抗疫故事以及她的履职经历。
    镜头一:
    “下沉”——文旅人的担当
    疫情期间,在石家庄市文广旅局党组和石家庄市演艺公司党委的指导下,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于1月28日组建共产党员先锋岗,负责剧团旧址和市粮库老旧小区疫情防控工作。
    老旧小区人员密集,管理难度大。剧团特成立以刘莉沙为组长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制定值班表,在小区门口认真做好出入登记、消毒、检查等工作,还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采购日常用品。
    刘莉沙:
    值守从大年初四开始,从20名党员慢慢壮大为剧团71名工作人员全部“下沉”到社区,来到抗疫一线。
    一开始物资特别紧缺,天气又冷,我们值守的时候缺东少西、装备不全,小区进进出出的居民也看在眼里,原来在剧团工作的一位老演员硬是把家里仅有的8瓶消毒液都拿给了我们。团里一位导演因为疫情被困在了广东,看到大家坚守在防控一线而自己使不上力,便想方设法筹集到一批口罩给我们寄过来。在社区值守的这段时间里,大家谁都不说苦、不说累,家里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顾也不肯请假,每每想到这些,我特别感动。
    社区值守一直持续到现在,往年奋战在基层演出一线的我们,如今坚守在疫情防控的一线,作为一道铜墙铁壁,守护民众的健康和安全。
    生活中的防线坚固了,精神上的防线也不能动摇。剧团利用官方微信进行抗疫宣传,录制了原创戏歌《众志成城战疫情》,鼓舞人心、振奋力量;发布一些疫情防控科普知识,比如教大家戴口罩、科学洗手等;我们还在微信上及时辟谣,引导群众辨识网络信息,号召大家不信谣、不传谣,积极传递正能量。
    镜头二:
    线上——河北梆子“云”端圈粉
    院团演出停摆,不能走乡串村;老百姓闷在家里,看不上大戏。好几位戏迷打电话给刘莉沙“吐槽”看不上戏。于是,从2月22日起,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便在微信公众号上推出《宅家看大戏》,将剧团近50部剧目的影像片段发布在网上,河北省内的各大媒体也在不同的平台转播,河南卫视的《梨园春》节目也播出了几部剧团的大戏。
    刘莉沙:
    往年春节期间是我们基层院团最忙碌的时候。看戏、赶庙会是河北的习俗,凡是戏台搭起来的地方,都是人潮涌动、热闹非凡。送戏下乡,不仅能够为老百姓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能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以前,正定古城周边的小店都没人光顾,生意萧条。近年来赶上看大戏、赶庙会,在古城周边停车都是一位难求。
    但是今年的戏看不成了,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大家闷在家里很无聊,艺术欣赏是大家消磨时光、陶冶身心的好方式,于是我们推出了《宅家看大戏》,效果出乎意料地好,戏迷非常喜欢。
    看到《宅家看大戏》在互联网平台深受欢迎,我想着,演员是不是也可以跟戏迷面对面交流呢?于是,我鼓励团里的国家一级演员和戏曲名家在快手等网络平台上注册账号,或讲授戏曲知识,或演唱名家名段。
    我们团里的艺术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粉丝。在快手平台上,他们还尝试进行网络直播,和戏曲票友在线连麦,演员唱完票友叫好,票友唱完演员指导。有时候,我也会悄悄地“潜入”同事的直播间,经常被戏迷发现,他们喊着:“太好了,刘老师来了,来一段!”
    就这样,疫情期间,河北梆子在新媒体平台上,不仅与资深戏迷票友见面了,还受到好多大学生的追捧,一场直播下来就圈粉两三万人。这足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家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大家以往不关注戏曲是因为不了解,我们就要想办法走近他们。未来,我们要尝试“云剧场”,戏迷可以更多地在网上看到梆子名家的直播。这样不光是河北观众,全国观众甚至海外华人、华侨都能欣赏到。
    我认为,这场疫情既是危机也是机遇。如何抗击疫情、推动戏曲的发展,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我坚信,积极探索传统戏曲借力互联网进行传播,是戏曲推广的一个重要方向。
    如今,《宅家看大戏》已经发布了70多期,我们想把这个栏目继续做下去,计划着疫情过去之后继续抓紧录制,满足戏迷朋友的期待。
    镜头三:
    创作——助力“学老、促中、抓青”人才梯队建设
    疫情期间,演出停滞了,创作却不能停;计划打乱了,规划却不能少。
    尽管疫情打乱了演出节奏,但是创作任务必须加班加点完成。学习老演员,提升中年演员,狠抓青年演员,培养少年演员,形成科学的、合理的人才队伍梯队,一直是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在人才规划方面努力的方向。今年,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要排几台新戏,为青年演员改编优秀传统剧目《包公赔情》,为中年演员移植《勘玉钏》剧目。
    刘莉沙:
    给青年演员排戏是剧团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在戏曲舞台上闯荡40余年的演员,我深知青年演员的黄金年龄很短,在40岁之前的身体状况能够练出很多过去没有的基本功。我们要抓住青年演员的青春,好好培养,多给他们机会。一个尖子演员走上国家级的平台获奖,对于一个剧种、一个团都是极大的推进。
    今年我们改编的青春版《包公赔情》,就是特意为团里的一位优秀的青年花脸演员量身打造的。这个演员基本条件特别好,团里高度重视、积极培养,进团以后,先是演配角,慢慢就是演折子戏,现在我们专门为他排了一部大戏,这是极好的锻炼,能够帮助一个演员迅速成熟起来。而这部剧中的全部角色,都由青年演员担纲,希望他们在机会和压力的双重加持下成长。
    中年演员是剧团的中流砥柱,他们在基层沉淀着很多戏迷。每次到基层演出,他们走到一处就能带动一片戏迷。但是,年年演出就这么两出,戏迷也有看腻的时候。于是,团里两三年就为他们更新一部戏。有时候是团里推荐的剧本,有时候是他们根据自己的艺术特色选剧本,我们都会全力以赴地支持。今年为中年演员移植的《勘玉钏》,已入选石家庄市繁荣舞台艺术扶持资金项目,目前正在抓紧创作。
    对戏曲来说,经典剧目是立团的根本,传承则是戏曲人的责任。剧团今年还要传承一部《花甲颂》,这是老艺术家雷保春的代表剧目。雷先生70多岁,有3位徒弟在我们团。这些老先生身上的艺术素养不能仅仅靠语言和图像记录,还要通过言传身教才能更好地领悟。为了传承好艺术,老艺术家们更是尽心尽力。去年,团里重排了新编大型传统戏《钟馗》。30多年前,老艺术家裴艳玲生动演绎了“钟馗”这个花脸角色,如今72岁的她担任艺术总监,现场传授。剧中有边唱边写字的桥段,架子花脸对女性来讲难度非常大,出演钟馗的李淑芬花了5年时间一丝不苟地苦练,最终演出大获成功,一票难求。我们的河北梆子就是靠这些兢兢业业的老前辈和肯吃苦的年轻演员传下来的。
    目前,今年的剧目正在前期创作中,等剧本完成、音乐声腔都创作出来,疫情向好,我们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会进行小范围排练。需要演员的时候就让演员来,需要乐队就让乐队来,保证创作任务顺利完成。
    镜头四:
    落地——青少年梆子班要建了
    河北梆子曾经响彻华北平原,但也一度冷寂。近几年,随着一系列相关利好政策的出台,传统戏曲迎来了振兴良机。虽然戏曲回暖,但剧团的人才断档问题依旧十分严峻。
    可喜的是,今年疫情期间,酝酿多年的“培养少年演员”计划终于有了雏形——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同石家庄艺术学校达成河北梆子学员招生委托意向,青少年梆子班要建立起来了。
    刘莉沙:
    我们团演员大多数在40岁以上,行当近几年也不全,青黄不接,需要年轻的血液充实进来。如果我们能和艺术学校合作建起少年班,我们的人才就能有保证了。这个提案,我们坚持提了很多年,在各方面的支持下,终于见到了成效。
    学戏要有童子功,基本是七八岁开始练;考上艺校,在学校学戏6年;毕业之后在剧团里顶岗实习,把学校里学的东西用到戏上,逐渐适应舞台;年满18周岁之后才能跟剧团正式签约转正。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点都不夸张。
    因为团里的演员年纪偏大,武戏就会偏弱,我们去年特意引进了3个武戏演员,其中两人不满18周岁,就在团里顶岗实习。我们尽可能多地为这些孩子提供上台的机会,在去年重排的《钟馗》中,他们都参与了。
    这几年,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下,传统戏曲正在重新焕发生机。和前些年比,孩子们更愿意学戏了。现在我们的招录条件很高,考试的时候都能挑着、拣着要。看到现在的青少年越来越愿意亲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特别高兴。
    镜头五:
    提案——为基层院团留住人才
    2018年首次来到全国两会,刘莉沙的提案聚焦基层剧团发展困境和戏曲人才流失问题;2019年,她关注文化和旅游融合,希望发挥戏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她说,这些都是在剧团每年180多场到基层的演出中发现的切实问题和产生的思考,希望能够引起各方关注。
    刘莉沙:
    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常年到基层演出,短则十几天,长则一两个月。每次基层演出几乎全员出动,乐队、灯光、服装、道具都是专人专岗,为的就是呈现最好的舞台效果,让观众欣赏到高水平的戏曲。为了不给村里增加负担,也为了能让演员吃好,剧团工作人员都是自备炊具,每天自己做饭。
    到基层演出虽然辛苦,大家因为热爱戏曲而感到充实。但是此次疫情来袭,大家却不得不留在家里,心中渐渐焦虑起来。
    疫情对基层院团的冲击很大,因为基层院团都是差额补贴的事业单位,团里有一半以上的员工属于人事代理。演出取消后,奖励工资的部分就没有了,人事代理员工的工资就没有办法保证。工资开不全,大家的生活受到很大影响。时间久了,大家很可能就会因为收入问题选择离职。人才流失是我目前最忧心的问题。
    基层院团担负着大部分的送戏下乡和扶贫演出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政策、弘扬主旋律的重要窗口。把优秀剧目送到老百姓身边,是我们的任务;从老百姓当中汲取营养,是我们创作成功的关键。面对疫情的冲击,我们深感基层院团承担的责任和压力更大了,因此,我今年的提案之一,就是希望政府能够给基层院团一些政策上的扶持,减轻基层院团身上的担子,帮助戏曲人挺过疫情这一关,从而更好地为基层百姓服务。
    记者手记
    到基层演出冲在前面,疫情防控站在一线;往常的忙碌在特殊时期变得更加忙碌。在刘莉沙和她所在的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身上,我看到了文旅人的坚守,这也是全国基层院团的缩影。
    他们守着一门艺术,拿着微薄的工资,常常一下乡就是一个多月。为了不给老乡添麻烦,下基层演出都是自己做饭。关于这些,刘莉沙总是表示不愿意多说,“我不讲下基层演出有多么辛苦,真正去过才会知道,更不容易的是老百姓,正因如此,我们才要把好的艺术作品送到老百姓身边,让他们心里高兴,这是我们的责任”!
    刘莉沙希望引起关注的是每年的提案:“这些都是在剧团每年180多场到基层的演出中发现的切实问题和产生的思考,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我们的传统艺术,是希望文旅融合能够真正让老百姓的生活富起来、好起来。”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