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一个脚印带领剧团走向宽阔舞台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8-10-15   
    本报驻山西记者  杨  渊   通讯员  邹文姣
    “多演戏、演好戏、演观众爱看的戏”“走出大山走向更大舞台”……20多年来,从一名普通演员成长为山西省吕梁市民间艺术团团长的渠全明不忘初心、扎根基层,为传承发展临县道情,脚踏实地从艺演戏、经营剧团、培养新人。
    1980年,13岁的渠全明被母亲送往吕梁地区临县道情剧团学戏,几年间就成了一名优秀演员。
    “我要当团长。”1994年,面对剧团的困境,渠全明站了出来。上任初期,剧团破败不堪,戏箱烂得出不了台,剧团负债累累,还拖欠职工4个月的工资……无奈之下,渠全明四处筹钱,他说:“既然做了团长就要做好。”在他的带动下,剧团开始恢复排练一部分道情折子戏和晋剧。他还通过各种努力向山西省晋剧院借了一些旧演出服,同年正月,剧团终于出台演出。
    “多演戏、演好戏、演观众爱看的戏,这样剧团才能有牢靠的观众基础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围绕自己的这一初心,渠全明把竞争招聘、动态考核作为剧团改革的突破口,将演员业绩与收益、待遇紧紧挂钩,实行绩效工资。机制活了,剧团也就活了。渠全明开始带领全团人马奔波于乡间,一度扛着行李走村串乡,老百姓喜欢什么,他们就演什么。歌舞、曲艺、小品、道情戏样样都行,剧团在吕梁山的名声越来越响。
    1996年,临县道情剧团正式更名为吕梁市民间艺术团(临县道情研究中心)。为了招收到满意的学员,渠全明到大山深处挑选有艺术天分的孩子免费对他们进行培养。“当中最大的14岁,最小的只有10岁,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的优点,就是踏实、能吃苦。”渠全明说。孩子们除了学习舞蹈、戏曲基本功之外,文化课也一点都没落下。几年时间,孩子们就练就了一身扎实的基本功。2000年,他们到广东深圳参加“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第一次走出吕梁山的孩子们体会到了艺无止境、山外有山。
    为了开拓市场、拓展发展空间,2001年,渠全明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剧团移师省城太原。
    想在举目无亲的地方扎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剧团第一次来太原就被“请”进了派出所。“那年正月初二,我们开着7辆卡车、4辆大巴,带着200人的队伍来到太原。当时,附近派出所的同志刚从外面办案回来,看到这一车的小娃娃就上来盘问,经了解才知道是误会了。”说起这段经历,渠全明笑了,这次“闯太原”的经历让他印象深刻。
    而之后的种种不易,渠全明硬是扛了过来。在太原的几年时间里,剧团搬了7次家。渠全明说当时总是找地方,搬家,找地方,搬家……他与孩子们住过一个废弃的养猪场办公楼,一度吃剩菜冷饭,但他都带领剧团坚持了下来,并在困境里不断创新、不断创作,剧团的艺术生产也逐渐步入正轨,并打响了自己的品牌。
    2009年,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阅兵式活动中,吕梁市民间艺术团的孩子们代表山西向全国观众展示了三晋大地的艺术风采。2013年,吕梁市民间艺术团根据自身经历创排了歌舞剧《山里娃》,以一群孩子自立自强的奋斗经历为主线,用音乐、舞蹈等生动描述了山里娃走出大山,走进城市改变命运、追寻梦想的故事。2014年4月,该剧亮相北京国家大剧院,同年5月参加深圳文博会开幕式,11月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在歌舞剧《山里娃》还在修改提升时,渠全明又带领团队开始了另一部剧目——舞剧《吕梁英雄传》的创作。2015年10月,舞剧《吕梁英雄传》在北京中国剧院与首都观众见面,并于2017年开启了全国巡演。
    经过几年的努力,包括剧场、大中小排练厅、办公区、录音棚、展览室、多媒体教学区等,占地约1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综合基地在太原落成。2017年,渠全明带着剧团终于搬进了自己投资建成的办公大楼。
    临县道情戏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渠全明坚持“以歌舞养道情”,整理相关道情唱段和音乐光盘,同时每年恢复排演一部传统作品、新创排练一部现代戏。近几年,剧团新创的道情剧目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道情小戏《掏鸦窝》将戏曲与舞蹈充分结合,同时保留了道情戏原汁原味的风情,荣获第十五届群星奖;《菜园配》获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剧种调演“遗产日奖”。今年,渠全明又摩拳擦掌,带领团队投入到新戏《古镇》的创排中。
    渠全明说:“我既要为剧团的发展考虑,也要为孩子们做长远打算。”为培养业务全能、综合素养高的演员,他对团里的孩子提出必须掌握“一手字、一支舞、一幅画、一首歌、一句话(普通话)”的要求,引导演员跨领域发展。
    久久为功,渐结硕果。吕梁市民间艺术团(临县道情研究中心)先后被评为山西省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和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渠全明也荣获“魅力山西·十大文化创新人物”称号。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