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展示川剧艺术传承发展成果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8-11-15   
    赵舒文
    11月9日晚,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四川省振兴川剧领导小组、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中国川剧艺术”为主题的第四届川剧节在成都锦城艺术宫圆满闭幕。活动举办了闭幕式及闭幕演出,并确定重庆将成为第五届川剧节举办地。
    作为四川传统文化的瑰宝,四川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川剧的传承发展,早在1982年就提出“振兴川剧”的口号,并分别于1999年、2002年、2007年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国川剧节,后因四川遭遇地震而中断。今年,在文化和旅游部大力支持下,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同意,经过两地文化部门的努力,第四届川剧节正式恢复。
    本届川剧节共举办了新创剧目会演、优秀传统折子戏展演、四川省第四届中小学生川剧传习及展(会)演、川剧传承发展论坛等九大活动,全面展示四川川剧艺术传承发展成果。尤其是活动开、闭幕式分别由四川省川剧院、重庆市川剧院呈现的革命题材川剧《金沙江畔》和《江姐》令人震撼。
    川剧《金沙江畔》改编自长征亲历者陈靖将军于1959年创作的同名小说,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与金沙江畔藏区人民结下的深厚鱼水情。“本戏通过几个小故事,体现党的原则和政策,这对于今天的我们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金沙江畔》总导演胡明克说道。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闭幕式演出现场,一首耳熟能详的《红梅赞》在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梅花奖获得者沈铁梅细腻优美、清朗明亮的唱腔演绎下,赢得观众阵阵掌声。据悉,《江姐》是重庆市川剧团2017年重点打造剧目,同时也是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资助项目。该剧脱胎于阎肃创作的同名歌剧,并按照川剧的唱腔特色重新谱曲、设计。除了本身的川剧韵味外,视觉呈现上也更符合当今观众的审美,现代科技手段下的光束变形,投影出最具重庆特色的建筑,使朝天门、嘉陵江、岩石、牢房等场景更具意象,也更加生动逼真。
    除此之外,“新创剧目会演”和“优秀传统折子戏展演”从传承和创新两方面展现了川渝两地川剧的舞台风采。新创剧目会演方面,艺术节遴选了14台近年来新创川剧剧目进行会演,其中四川10台、重庆2台、院校2台。既有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大型项目,也有文化部艺术司2017年度剧本扶持工程“整理改编剧目”项目,也不乏登陆北京梅兰芳大剧院等戏曲殿堂的基层院团佳作。“优秀传统折子戏展演”则按照专业院团和业余及民营院团两个层次,遴选川渝两地30余个传统折子戏组台6场集中展示。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川剧界着重展现川剧人才培养和艺术推广成果。除了两年一届的青年川剧演员比赛之外,自2015年起每年一届的四川省中小学川剧传习普及展演也同期举办,影响力十足。该平台从首届覆盖7个市州,到今年覆盖19个市州,共3000名师生的数百个节目参与选拔,参演学校热情逐年高涨,活动已成为四川强化传统戏曲普识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以此为契机,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已与川内多所小学开展合作,拓宽了川剧的传承阵地。“传统戏曲目前都或多或少面临失传的危机,川剧进校园也许培养不出传承人,但能最大限度培养受众,为川剧今后的生存奠定受众基础。”四川省艺术研究院院长张跃说。
    活动期间还举办了“名人论川剧——川剧传承发展论坛”,论坛通过主流媒体,结合“互联网+融媒体”传播手段,让文化行政部门、戏剧艺术名家、跨界大咖与广大群众一起掀起“振兴川剧”的大幕。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